本篇文章837字,读完约2分钟
巨大的山龙
在白垩纪晚期纵横交错的巨型山龙是什么样子的?最近,在成都的一个博物馆里,高4.5米、长11.5米的巨型山东龙被修复了。整个修复工程已经进行了14个月。化石骨架中真正化石的比例已经达到75%。这块巨大的山东龙化石也已成为破译白垩纪古气候、古地理和古生物学变化的“密码本”。
后脚踩在卵石上,前肢抬高,头朝向天空空,“这是为了显示它抬头看的姿态。”在崇州田燕博物馆,新装修的巨型山龙站在博物馆里,正式加入恐龙大军。博物馆技术总监梁颖说,整个恐龙骨骼由380多块恐龙化石组成,总重量达到2吨。
然而,要让这条巨大的山龙重新站立起来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修复人员不得不从成吨的恐龙化石中寻找这条山龙的“脉络”。“必须首先清理这些化石的周围岩石,这也是最耗时的项目。”梁颖说,整个修复工作花了14个月,但清理周围的岩石花了7个月。
清理之后,修复者将计算每块化石的数据,并按比例对它们进行编号。缺失的部分将用石膏建模。"山东龙的化石保存得比较好,其中75%是真化石."梁颖说道。
目前,整个恐龙必须由一个钢结构支撑才能恢复其站立形态。从近处看,整个恐龙都在行走,充满活力。最大的化石位于股骨,长1.25米。仅这块化石的重量就超过70公斤,最小的手指的重量为5公斤。
修复后的巨型山龙高4.5米,长11.5米,比普通的鸭嘴龙大得多。据了解,巨型山东龙属于蔷薇科。它于1964年首次被发现。研究人员在山东省诸城市鹿壁镇库沟村龙家尖村发现了一只巨大的印度鸭嘴龙胫骨。
"这些巨型山龙的化石是在新疆奇台发现的."根据博物馆馆长王小兵的说法,这块化石是在2001年发现的,但是还没有修复。"当然,主要原因是以前没有维修技术."
修复后的巨型山东龙化石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对恐龙化石研究者也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这些化石最终被深埋地下,成为研究古气候、古地理和古生物学变化的重要数据。古生物学家也可以通过它们恢复恐龙的生活方式、食物、生长和行为方式。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编辑黄小槐摄影报道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经过14个月的修复,巨山龙全身的75%是真正的化石。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2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