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3字,读完约3分钟

国内医疗设备再次享受到了政策的青睐,而这次幸运的是“手术机器人”。

“十三五”规划(草案)涉及160多个重大项目和23个栏目提出的项目,将成为未来5年国家工作的重点,“手术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手术机器人?

事实上,手术机器人只是一个手术平台。手术时,医生可以坐在远离手术台的手术台上,双手握住手柄,同步控制患者体内的机械臂手术器械进行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该系统下的手术过程更加可控,给“远程手术”带来了发展:未来,北京、上海的医生远程控制新疆、西藏的机器人进行手术将成为现实。

谁将占领 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

在中国,机器人外科主要用于普通外科(肝胆、胰腺、胃肠、甲状腺等)。),心脏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小儿外科、咽喉、头颈外科等。

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目前中国公立和私立医院使用的机器人几乎都是进口的,而直觉手术公司已经成为“达芬奇机器人”的最大赢家:根据中国供应商的统计,自2006年第一个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落户以来,截至2015年12月,分布在全国的数十个“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去年完成了11,445次手术,这些年共完成了22,900次手术。在美国,2007年至2013年间,170万患者接受了机器人手术。

谁将占领 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

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2018年,全球医用机器人销量将达到4000台左右,从2014年开始,未来四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4.45%,中国的情况会更好。

在政策支持和巨大的市场增量下,对于国内医疗设备企业来说,谁能率先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术机器人设备,谁就能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国内患者来说,手术机器人虽然有很多优点:精确度较高,有效避免了手抖动的缺点,出血较少,并且影响系统,有效消除了手术的盲点...然而,仍然没有很多病人敢于尝试,除了信任,手术的高成本是另一个主要因素。

这种高成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机器人本身价格昂贵,而阿达·芬奇机器人在中国的价格约为2000万元。

更重要的是消耗品的成本。从一开始,这家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的机器人公司就采用了“设备+耗材”的商业模式。每个机器人的“机械臂”只能使用十次左右,每次操作需要3~4只机械臂,每只机械臂的更换成本接近2万元。平均而言,每个系统售后的年服务费和耗材成本接近200万元。

谁将占领 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

家用机器人的出现有望打破这一瓶颈。

广东省重点机器人实验室研究员吴新宇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关键零部件的采购,国产手术机器人的门槛都将降低,价格仅为进口机器人的三分之一,预计3-5年后将登陆市场。

事实上,由天津大学和中南大学联合开发并得到国家科技项目支持的国产手术机器人“妙手S”已经成功投入临床试验。

在业界看来,除了机器人制造商的制造创新之外,用户的培养是工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机器人手术就像玩游戏。手术是否做得好取决于医生的手术水平。”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华克勤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医院已经完成了200多例机器人妇科手术。为了医疗安全,目前在中国,机器人手术通常由主任以上的医生进行,以控制手术的安全性。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谁将占领 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