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4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固定收入市场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固定收益项目的融资规模持续下降。此外,一些公司已发布公告,调整预计划价格、定价方法和基准日期。一些券商认为,固定收益市场的变化主要受监管部门再融资窗口指导的影响,未来上市公司的固定收益项目将趋于市场化发行。
固定增长方案的频繁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一次决议发布的第一天,延长决议有效期的情况经常发生。根据机构统计,在3月的最后一周,有20个项目修改了增加收入的计划,而且数量急剧增加。其中,2宗(利民股份和恒益石化)在发行期第一天前补充了20个交易日平均价格70%的保留价条款,2宗延长了决议的有效期,6宗降低了计划价格的下限(下调幅度为20%-40%)。二是降低增发价格,降低增发数量,降低筹资金额;天船文化、阜新传媒、青岛双星和科迪乳业将定价基准调整至发行期的第一天;其余3例中,1例降低了计划价格和募集资金的下限,1例仅降低了计划价格的下限,1例同时提高了计划价格、增发数量和募集资金的下限。
据沈万红源统计,自上周以来,共有11个项目修改了固定增长计划,与上周相比,减少了一半。与前几周的计划修订不同(计划价格下限降低或追加价格占多数),本周的固定增长计划修订主要侧重于延长决议的有效期,并将定价基准日期更改为发行期的第一天。其中,5例延长了决议的有效期,4例修改了定价基准日,占修改计划总数的近一半。
据一些投资银行称,“基价折让30%”是最近再融资窗口高折扣的产物。据粗略统计,2015年发行的三年期固定价格项目中有25.16%低于上述“30折底价”,而2015年发行的一年期竞争性价格项目中只有19.32%低于“30折底价”。采取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即“发行期前前20个交易日平均价格的一定比例”作为底价,对当前的固定涨跌有一定影响。预计这种计划在面向市场的发行中会更加普遍。
深湾宏源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金霖表示,近期固定收益市场的变化主要受到监管机构再融资窗口的引导。延长决议的有效期使发行人有更多的时间等待批准并在适当的时候发行;修订后的基准日为发行期的第一天,一方面符合市场化发行的趋势,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股票在未获批前发生价格反转所带来的发行风险。
筹资规模已经缩小
由于政策引导,三年期项目在固定收益市场的融资规模持续萎缩,一年期项目发行的贴现率明显回升。
根据东方财富选择,上周发行日有6个固定收益项目,融资总额约为110.04亿元,较前一周下降30%以上,其中4个一年期项目,融资总额为72.36亿元,较前几周大幅增加。本周,以招标为主的一年期项目平均折扣率为18.33%,比前一周高50%左右,而以定价为主的三年期项目平均折扣率为46.45%,比前一周低12%左右。
数据显示,今年2月,固定收益市场发行规模创下2015年以来单月新低,发行贴现率下降明显收窄。2月份,只发行了21个固定收益项目,今年以来,连续两个月,同比下降幅度进一步扩大到67.19%,募集资金总额下降到1000亿元以下,只有421亿元。与1月份相比,2月份的平均贴现率大幅收窄,并小幅降至23.14%。其中,一年期项目平均折扣率同比增长9.72%,环比下降42.07%,三年期项目平均折扣率同比小幅上升至31.40%。
最近,不少公司积极停止增加项目,如梨园炼油厂规划新项目。3月下旬,许多项目被叫停,所有这些项目都被公司自愿叫停。其中,德豪润达和长城汽车的固定收益项目停止中标是由于证券市场环境的变化;黑芝麻主动叫停,因为交易标的的控股股东和交易标的涉及多项债务担保和诉讼,无法在承诺期内解决;中水渔业和启新集团均因收购目标业绩不达标而停止项目。
据机构统计,上周新计划数量大幅增加,破股率继续小幅上升,但股价倒挂率基本持平。上周新增27个计划,比上周下降18.18%,其中12个一年期项目;上周,独立选举委员会批准了26起案件,比前一周略微增加了11.54%。上周,中国证监会共批准了8个固定收益项目,同比下降27.27%。上周通过会议的26个事件中有7个被打破,打破率为26.92%,略高于前一周。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定增项目募资规模持续回落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