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43字,读完约11分钟

●第二次经济转型是供给方面的革命性变革,它将供给方面从提供“物质”转变为提供食物和衣物,为“提高人民素质”服务。

●以“创新发展”的大思路,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大调整,使中国产业结构继续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效益方向发展。

●面对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必须实现转型升级,以创新为动力。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生产效率的增长率和资本回报率的下降;第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第三,产能严重过剩。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和《经济信息日报》联合主办、四川大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供方改革与民营企业发展”双月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素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英秋等专家就新常态下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发表了意见。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张萍:

第二次经济转型是供应方面的革命性变化

从研究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的内容已被纳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市场化改革”之中,如提高产出效率、推进市场化改革、让僵尸企业破产、淘汰过剩产能等。新的研究扩展需要与中国当前面临的新发展阶段的特征相联系。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型

“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可以称为中国经济结构的第二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这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按照标准的国际美元计算,当它超过所谓的7200到10000国际美元时,它就进入了经济结构服务阶段,即从工业化到现代服务业的第二次转型。中国在2010年达到8000国际元,预计在2015年达到12000国际元,进入第二次转型的关键时期。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型

第二次经济转型是供给方的革命性变革,它将供给方从提供“物质”转变为服务“提高人民素质”。包括五个特征:

首先,从工业时代向现代服务业过渡。现代服务业是基于人力资本集约发展的服务业,它提供更多的知识生产、创新,使人身心健康,而不仅仅是增加服务业的比重。关键是增加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这是转型的必由之路。

第二,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导向。这里的消费定义是不断“提高广义人力资本”,即通过阅读、娱乐、体育、休闲、健康、终身教育、信息、金融等知识消费,人力资本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形成以人为本的创新驱动能力。

第三,从技术引进和模仿到自主创新。中国从引进技术到模仿扩散的效率正在终结,中国需要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第四,城市已经从工业聚集点和工业加工中心转变为知识信息创造和知识服务准备中心。这也是现代城市经济的根本性转变,成为人力资本提升和国家创新的聚集点,创新和配置的集中地。

第五,全面开放。从贸易开放到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全面开放,特别是服务贸易条件和全球治理规则的整合。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沿研究小组认为,经济服务后,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工业化时期,即从结构加速到结构减速,但可持续性有所提高。这种可持续性是基于人力资本的提高,以创新为主体,相关服务业也是基于人力资本的现代服务业。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型

“十三五”期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定在60%,消费将从工业时代的所谓劳动再生产过程转变为知识时代的创新动力。服务业的比重已从51%逐渐变为55%。如果只有服务业比重增加,而现代服务业比重没有增加,服务业将成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隐性失业场所。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型

除了市场化改革,“十三五”期间的任务需要供给方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放松管制,使目前不尽人意的教育、医疗、娱乐、体育、科技、信息等部门从行政控制体系中解放出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和教育需求,推动消费和服务业向现代转型。让市场更好地满足所谓创新时期所需的服务。监管抑制了太多进入系统的资源,因此不可能有创新和转型。我们要放开管制,抵制垄断和市场歧视,建立公平、高效、统一、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型

供给方面最重要的内容是如何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我们估计“十三五”的潜在增长率是6%-7%,但最重要的前提是创新。在前一个经济增长高峰期,创新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为27%,但近年来下降到16%。如果创新对增长的贡献率不能回到30%左右,未来的潜在增长率将面临更大的放缓压力。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型

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2016年11月,人民币将加入特别提款权。中国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出负面清单。当年FTZ的成立主要是针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挑战,tpp的核心是负面清单,包括政府干预、服务业开放和国有企业补贴制度。今天,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整个开放程度与最初的贸易开放时代完全不同,成为巨大的服务业和资本下的开放。这次开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将迫使改革,增加风险。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型

综上所述,中国已经进入第二次转型时期,有必要从大规模的产业思维转向基于人的创新的思维。放松管制将使更多的现代服务业崛起,创新型公司成为主体。所有这些,加上开放,都需要供应方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英秋:

私营企业应抓住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新机遇

自修总书记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供给系统质量和效率”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国内学术界和实践部门的热门话题。作为经济学的经典范畴,供给和需求始终是市场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和初级层次。无论是分离还是对立,混淆还是等同,都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逻辑,也不符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实践。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型

在现阶段,我们应该强调“供给方”的结构改革。首先,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个人,从国家到城乡居民个人,从发达经济体到发展中经济体。在国内,绝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传统的群众一般需求的边际消费倾向普遍持续下降,因此迫切需要创造新的供给,创造更多更新的需求。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缓慢,以油价持续下跌为标志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大萧条已经持续了八年。尽管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为美国经济注入了一定的活力,美国政府也开始从阻止中国企业进入转向鼓励和支持进入,但欧美经济衰退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出口需求必然会继续呈下降趋势,这就要求中国的出口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第二,因为“供应系统的质量和效率”远远落后于发展的需要。这里所说的“供给系统”当然包括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系统,但比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更重要的是基本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的供给、广义的经济技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供给,以及政府管理、宏观调控和经济体制机制的供给。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上述供给在数量、质量、规模和效率上都有了很大提高。然而,与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相比,它们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滞后或严重滞后,因此迫切需要在这些方面推进和深化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型

供给结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质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结构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供给方改革的关键是制度机制。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把我国的经济发展搞好。要努力消除阻碍有效要素市场形成和效率提高的各种政策障碍和部门约束。应努力提高和积累生产要素的技术含量,特别是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效率,并高度重视新能源、新材料、新机器和新设备的技术嵌入和升级。要大力探索和推进以推进人口城镇化为根本目标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和机制,提高其质量和效率。要按照“创新发展”的大思路,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大调整,使我国产业结构继续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效益方向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型

民营企业应抓住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机遇,实现自身的更大发展。一是适应产业结构和企业技术结构调整的历史潮流,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企业技术更新改造力度,大幅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抓紧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规律,正确选择合资、合作和并购方式,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和增长力。第三,要着眼于小领域,从特殊领域入手,着眼于优秀领域,争取企业在专业化市场竞争中的独占地位。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素建:

制造业转型升级亟待解决

三个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工业企业的亏损在扩大,盈利能力在下降。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经营非常困难,这反映出企业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支持工业增加值和gdp高速增长的一些条件已经改变。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型

首先,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外部需求将长期处于弱势,其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国内需求。

第二,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产业生态、商业模式、相关产业组织和企业组织。

第三,低要素成本的优势被迅速削弱。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飙升。自2003年以来,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一直远低于工资增长率。劳动力供给状况也发生了变化。

第四,资源和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强。

第五,中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竞争不仅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与中国竞争低端产业的发展中国家。

第六,国内需求在刺激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而出口在刺激工业增长中的作用正在减弱。

第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创新带动产业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面对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必须在创新的驱动下转型升级。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生产效率的增长率和资本回报率的下降;第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第三,产能严重过剩。

中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自2003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停滞甚至下降阻碍了工业经济的增长。长期以来由投资驱动的工业增长面临着资本边际产出下降的严峻挑战。

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处于传统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技术创新能力弱,生产经营粗放,设备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参与竞争。难以及时消化经营成本上升因素,适应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要求。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型

转型和升级将何去何从?企业转型升级的目的是增加附加值。由于制造业和装配业的附加值最低,许多人建议将产品转移到高附加值的两个领域,即设计、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事实上,在R&D的投资、设计和销售都是巨大的,而且恢复的时间也很长。如果装配和制造环节能迅速扭转局面,他们就会赚钱。制造业能否赚钱取决于它能否扭亏为盈。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型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