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3字,读完约4分钟
虽然新版《机动车维修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车辆维修方式,但《今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几家品牌4s店,发现未按厂家要求到4s店维修的车辆和4s店仍将失去保修机会。业内人士认为,在新车销售利润下降的背景下,售后收入对于4s店的整体运营非常重要。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法规,但由于执法力度不够,政策难以实施。
经销商和制造商有不同的意见
根据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条例》,维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除汽车生产企业召回缺陷汽车产品和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指定维修经营者。
从业界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制造商和4s店将不得不拒绝为车辆提供担保,理由是这些车辆将来必须在官方授权的商店中进行维护。
《条例》实施十天后,北京商报记者作为消费者走访了北京几家品牌4s店。调查结果显示,4s店对车辆维修的要求并没有因为《条例》的实施而发生变化。
一家日本品牌4s店的售后服务人员表示,在保修期内,不会限制店主去非4s店维修。但是,如果车辆有问题,如果在4s车间的维护网络中找不到相关车辆的维护信息,特别是在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中,4s车间和制造商将不负责任。
广汽川汽售后服务人员表示,他们没有听说法规的执行情况,“车主最好在保修期内到4s店维修,避免出现‘保修期外’的情况。”同时,如果有相关问题,也可以避免利益纠纷”。上面的售货员说。
然而,与4s店的声明不同的是,一些汽车制造商今天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与经销商沟通了《条例》的相关要求,并解释了一些消费者应注意的相关事项。
售后分红不能放弃
对于经销商和制造商之间的矛盾,业内一些专家指出,汽车制造商有推卸责任的嫌疑,与经销商沟通只是说说而已。同时,经销商不按规定更换的最大原因是经销商不想失去巨大的售后市场利润。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由于近年来新车销售利润萎缩,汽车售后市场已成为经销商的主要经济来源。“新政是强制性的,但由于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高,经销商不会轻易放弃对汽车售后市场的垄断,从而减少汽车售后市场的收入,进一步加大其经营压力。”崔东树说。
近年来,由于汽车市场增长缓慢,新车促销增加,销售利润下降,许多经销商日子不好过。然而,由于过去4s店的垄断经营,售后服务产生的利润远远高于新车销售的利润。根据中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的数据,在2014年前100名经销商的毛利构成中,零部件和维修服务占前100名经销商毛利的50%以上。
据一些业内人士称,消费者对《条例》的实施知之甚少。由于去4s店维修的消费惯性,4s店在售后市场没有遇到顾客减少的问题。
提高服务质量是关键
崔东树表示:“虽然现在4s店可以无视法规,但随着相关法规的深化和消费者对政策的进一步理解,汽车经销商失去一些售后利润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一旦国家加强法规的执行力度,如何保护经销商在售后市场的利益将成为关键。
对此,汽车分析师贾表示,提高服务质量和维护水平是经销商在售后市场保护利润的关键。“4s店的售后服务与新车的销售息息相关。过去,消费者无权选择保修期内的维护,这导致了4s店的垄断。现在,随着《条例》的颁布,消费者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如果经销商坚持只对4s店维修保养的车辆负责,将会影响车主的消费体验。”
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4s店拥有良好的维护技术和完整的维护流程。如果维修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车主的价格敏感度将会降低,售后市场的分红也不会减少。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维修新政:车企4S店说法不一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6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