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6字,读完约5分钟
卢志强
作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民生银行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具有标志性和划时代的意义。
民生银行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私营企业蓬勃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阶段,民营经济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广大民营企业有强烈的发展愿望;第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愿望;第三,一批成熟的民营企业对进入银行业有着强烈的需求。民营经济的这些特点,加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主导作用,特别是老年人的关键作用,促成了民生银行的诞生。
作为民生银行的创始人之一,远洋集团投资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家民营银行。应该说,在民生银行20年的发展中,我们从民生银行学到了很多,对金融业的理解和认识也加深了,积累了丰富的金融经验。因此,在我数十年的创业生涯中,我在民生银行的投资特别成功,值得纪念。
股权分散的必然性
在民生银行成立之初,中国还没有一家成熟的民营企业能够控制一家银行,尤其是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很难设计一个独立的大股东,所以当时规定每个股东的出资最多不超过9000万元,导致股东多,股权分散。
随着民生银行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股权纠纷。我认为,民生银行保持了股权的相对分散,使得董事会的决策更加透明,更加符合股东的利益。这可能会使民生银行更加市场化,更容易赢得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民生银行发展的重大决策,我想所有股东都有相同的看法,因为每个人都有共同的利益,都会从民生银行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在理解不一致的情况下,搁置问题,继续解决其他问题。这是民生银行的一个好方法。在过去的20年里,民生银行的股东和管理层仍然非常团结和谐;如果我们回顾历史,我们的理解将会趋同。
当然,当一些事情被搁置时,美好的时光就错过了。例如,管理层和股东很早就知道股权激励,但很难形成共识。今天,如果民生银行建立一套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的激励制度,员工和股东的利益将趋于更加一致,经营将更加成功。
请不要制造麻烦
自民生银行成立以来,远洋集团一直被定位为“战略投资者”,即拥有一定的持股比例,加入董事会并参与决策。从股东或董事的角度来看,我做事的原则是“帮忙不添乱”。
20年来,我们在民生银行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障碍的把握上,从未违背过这一原则。根据今天流行的说法,我们都给予积极的能量。
作为董事,我为民生银行的发展做了些什么?我觉得我在民生银行发展的关键建议和一些重大决策的把握上做得很好。总的来说,民生银行在过去的20年里稳步发展,令人欣慰。
战略布局的紧迫性
在民生银行的初期,很容易出现大转弯。一旦发现好的市场机会,每个人都可以很快达成共识,在短时间内,他们可以看到效果,产生成果。然而,今天的市场环境、金融形式和企业结构更加复杂,民生银行规模庞大,对中国金融业和金融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不断创新和调整,但我们必须三思而后行。
首先,我认为民生银行应该系统地分析和总结2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和总结20年来中国市场环境和金融业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全球经济的未来、中国金融发展的未来和中国改革的大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这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民生银行的优势之一,即每个关键节点都会以超前的意识快速行动。从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对于可能发生的变化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我们应该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并根据发展变化不断完善,使之切实可行。上一段,民生银行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全面转型方案。我认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其次,如果民生银行未来的业务仍然相对简单,利润增长点相对较少,将无法适应未来金融混业经营的局面。在这次混合行动中,民生银行很早就知道并采取了一些行动。目前,混业经营的形势越来越紧迫。要跟上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一些战略布局,形成比较完整的混业经营体系,这也可能是应对未来市场变化的重要基础。
第三,从今天来看,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全球市场的发展既有巨大的机遇,也有全球资源配置的紧迫性。对于一个成长中的企业来说,国际化是必由之路。当然,一个企业要进行国际化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否则就无法承受国际市场剧烈变化的冲击。民生银行也不例外。在做好国内业务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加快国际化步伐,将国际化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同时,如果民生银行拥有完整的混业经营体系,其在国际市场的渗透力将会更强。
最后,值此民生银行成立20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民生银行继续辉煌!
(作者是中国远洋集团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帮忙不添乱 提供正能量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6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