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93字,读完约8分钟

赵宪国

编辑

继《1998年中国经济评论》之后,《经济观察报》组织了两次采访,讨论当前供应方改革各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系列报道发表后,他们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和共鸣。在这些反馈中,有许多来自国有企业一线的实际操作者和专业研究人员,他们为我们的讨论增添了一些不同的视角。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本文作者赵在河北省某国有企业担任评价部副总经理,长期从事国有企业管理评价和改革研究。他认为,负责改革的具体操作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为那些决心改革、敢于创新的人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改革环境至关重要。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一系列国有企业改革文件颁布后,中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正式启动,全国各省相继出台了有关改革实施的意见或方案。

在所有文件和计划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主题不可低估。

上述《意见》提出,“改革要依法、严格程序、公开公平,切实保护混合所有制企业各类投资者的产权和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国务院发布的配套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产权交易、投资并购等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都进行了严肃查处。”腐败案件。”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由于市场上任何资产的价值都是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产权交易和投资并购前后的不同时间点,交易对象的价格也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在社会上,对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的判断往往来自于个人的主观认识,即国有资产是“廉价出售”还是“高价购买”,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主管相关工作的部门或人员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怀疑望而却步,缺乏大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勇气,从而对改革产生不利影响。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为了防止这种“不明确”的情况,各地区在发布改革实施方案时也采取了预防措施,有的只要求渐进式改革,如近期某省发布的《关于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战略投资者和企业职工主要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参与改革,原则上不涉及企业股权资产。”显然,虽然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出售国有资产的担忧,但国有企业很难通过尽快实现资产变现来实现国有资本投资方向的转变,这也将大大缩短空改革时期。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鉴于上述思想和情况,我们是否应该提出以下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以免成为影响改革快速推进的思想包袱或绊脚石?

牢固树立维护公平正义的理念

虽然《意见》强调“保护混合所有制企业各类投资者的产权和利益”,但由于改革主要由政府或国有投资主体主导,保护国有投资者的产权和利益往往被置于最重要的位置,从而忽视或轻视其他投资者的权益。

例如,国有股转让时要进行评估,根据不同的评估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评估结果。然而,最大评估值一般被视为股权交易的最低价格或在股权交易所上市的起价,忽视了“不同的评估方法有其科学合理性”这一事实。同样,国有企业向战略投资者或个人发行新股时,也会以现有资产的最高评估价格为基础。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虽然这些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别人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疑虑,但显然是不公平的。可以预见,类似的情况在实践中会更加频繁地发生。为了消除其他参与者因强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难以享受公平待遇的情况,消除市场所有参与者不必要的担忧,建议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所有企业或个人都应得到平等对待,公平正义的理念应细化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每一个步骤和操作过程中。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例如,在评估国有资产存量时,需要综合各种评估方法的计算结果,公允地获得社会各方都能认可的资产评估值,并以此作为发行和转让股份的依据。

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的责任终结者制度

上述《意见》提出,“对于适合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行业、分企业,做到自主、控制、必要时参与……”因此,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充分预见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复杂性,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独特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实施改革。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然而,正是在这些灵活多样的方式中,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被斥之为“国有资产流失”。例如,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能够为国有企业引进高层次管理和更多商业活力的更强的利益相关者当然是首选,但其购买国有企业股份的出价可能低于其他利益相关者。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有可能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借口。这些困难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不利因素,也将导致具体经营者担心“秋后算账”,从而拖延改革的进度。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建立和实施责任终结者制度。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这一制度实际上是一个“改革运行平台+责任终止委员会”的综合体。改革运行平台是指信息公开、运行透明、监管全面、网上网下同步运行的国有企业改革信息发布运行平台;责任终止委员会应由该地区(省、直辖市等)的最高政府机构设立。),并由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企业管理专家、行业专家、财务审计专家、法律顾问等人员组成,负责本辖区内国有企业改革成果的最终审查,确定股权转让等经营是否市场化,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等违规行为。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国有企业改革中责任终结者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及时诊断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隐患和缺陷,确定国有企业改革结果的合理性。如果最终审查通过,就意味着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未来会发生什么,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营者,如“国有资产流失”,都不会被追究责任。我相信,通过这种方法,那些负责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人可以进一步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勇于探索。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突出问题导向,树立正确的市场观

在《意见》中,“正确处理做好顶层设计与尊重基层积极性的关系,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推进,把握改革的顺序、节奏和力度,确保改革扎实推进、切实可行。”事实上,这就对基层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对于行业前景不乐观的国有企业,股权转让的市场价格很可能低于相应资产的评估值。如果我们想实现资产的变现,引进战略投资者,解决转型升级问题,就需要做出廉价出售资产的决定。如果一些国有企业想购买其他企业的股份,进入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解决产业层次低的问题,他们很可能以高于评估价的价格购买股份。由于市场变化难以预测,这种操作很可能被后来的人视为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果是这种情况,“突出问题导向”可能只是一个难以实现的要求。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因此,树立正确的市场观是保证国有企业通过改革顺利解决问题的前提。必须充分认识到,受国际国内经济趋势的复杂性、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世界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信息时代市场供求和交易信息的快速变化的影响,某一国有企业的资产价值会随着外部环境和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同时,资产价值和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而不是个人的主观假设。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在更深的层面上,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就是“付钱”,而“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适用于此。只有树立这样的理念,才能将“理性”引入到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重组中,更容易与其他合作伙伴达成共识,也有可能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正确认识国有资产转让或收购其他企业资产的合理性,消除特定经营者的各种顾虑,让他们自由探索国有企业的创新之路。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当前经济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关系到国有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活力能否迅速提高,关系到我国经济实体能否尽快实现转型升级。任何改革都有可能引发新的利益纠纷和矛盾,而负责改革的具体操作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这不可避免地会使他们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产生担忧和谨慎。因此,让他们轻装上阵,无忧无虑是非常重要的。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如果能为那些决心改革、敢于创新的人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改革环境,将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和改革的文化氛围,进而使整个国家形成一个积极支持和保障改革的社会政治环境。这样,改革顺利进行的可能性必然会大大增加,而国有经济活力的提升也必然会更加坚实有力。

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作者: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莫让国资流失之忧成为国企改革的包袱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7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