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57字,读完约11分钟

这一年即将到来,是总结得失的时候了。

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数据。据初步测算,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在这一数据发布前后,关于2016年和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焦点和讨论达到了顶峰。从国内论坛到冬季达沃斯,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在未来两年的表现。中国是过去30年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尽管大多数国内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将在2016年或2017年触底,但也有悲观预测称,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仅为5%甚至更低。

1月18日,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gdp数据的前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面临速度转移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和权力转换节点。

2016中国经济过三关:供给侧改革窗口期只有两年?

“2015年,宏观经济结构的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一些巨大的挑战: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趋同,尽管新兴产业仍呈现高增长趋势,但要完全取代旧产业仍需要一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解释了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初提出了“速度、结构和权力”三个关键词。

2016中国经济过三关:供给侧改革窗口期只有两年?

刘元春认为,在把握宏观政策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增长有潜力实现6%-7%的中高速增长。然而,他也认为宏观政策本身是决定一个经济体增长潜力的重要因素。对于2016年和2017年的中国经济,强调这一点似乎尤为重要。

除了对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持乐观态度外,刘元春还对最近在经济学界引起激烈讨论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

“供应方改革的窗口期只有2016年和2017年。”刘元春表示:“整个中国经济的改革进程正与债务利差和企业盈利能力变化等因素展开激烈竞争。”

供给侧改革的“窗口期”之说源于2016年新年伊始经济权威人士发表的文章《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七个问题》。有关部门指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勇于做得罪人的事情,否则,我们将通过第十个五年计划,“结果将会拖延窗口期”。

2016中国经济过三关:供给侧改革窗口期只有两年?

刘元春认为,2016年稳定增长的压力确实很大。首先,由于外部影响不断加大,需要进行内部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为了消灭僵尸企业,许多债务应该被清理。如果我们想消除过剩产能,许多企业将会倒闭,导致大量工人下岗。因此,今年是内外夹击的一年。

2016中国经济过三关:供给侧改革窗口期只有两年?

刘元春表示,2016年经济增长有三条底线:第一,不会出现大规模失业潮;第二,政府的运行应该保持相对稳定——过度的增长下降会导致过度的金融衰退;第三,各类企业不会因为过度的债务清算而引发支付危机和流动性危机。

“稳定增长”是今年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

《时代周刊》:你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经济发展面临速度转移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和动力转换节点”这三个“节点”?

刘元春:速度转移节点是指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平稳过渡到中高速增长。2016年,由于新时期权力与周期性权力的叠加、内需与外源性权力的叠加以及传统权力和改革因素的变化,经济增长率转型过程中的下行压力加剧。

因此,“稳定增长”将是2016年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但这种“稳定增长”不是简单的稳定速度,而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一种相对可控状态。

结构调整是指中国从过去的传统增长模式向盈利增长模式的巨大转变。事实上,这种转变已经从2008年开始全面启动。

我国把这次调整作为当前“十三五”规划的核心问题,当然,“十二五”期间也涉及到稳定增长和调整结构,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问题。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宏观结构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然而,与此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巨大的挑战: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积累,尽管新兴产业正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但要完全取代旧产业还需要一段时间。

2016中国经济过三关:供给侧改革窗口期只有两年?

因此,2016年和2017年将是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就权力的变化而言,我们可以发现全球化红利、工业化红利、制度红利和中国人口红利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新的产业结构尚未充分显现,这一产业结构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应该用“创新”来构建新的产业结构。围绕创新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同时通过人口增长的调整和人才战略的重新定位,培育了以人口结构为主体的人口红利。

2016中国经济过三关:供给侧改革窗口期只有两年?

然而,目前非常重要的是,新的增长势头不能完全匹配新的增长需求,表现为小型马车的增长。因此,需要在创新协调方面做进一步的工作。

潜在增长率可保持在6%-7%

时代周刊:在冬季达沃斯年会上,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Stern Business School)教授、“末日博士”鲁比尼在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达沃斯年会上说:“2020年之前,中国潜在gdp增长率不会超过5%。中国经济将艰难着陆,市场将慢慢恢复平静。”你认为这个陈述怎么样?

2016中国经济过三关:供给侧改革窗口期只有两年?

刘元春:这个声明只是一个家庭声明,没有科学依据。从理论上讲,“潜在增长率”只是事后衡量的产物,许多这样的预测,尤其是对中国而言,往往是不准确的。历史上,例如在1997年和1998年,许多国际学者认为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是7%,但我们在新世纪的平均增长率是10%,这打破了这些预期。

2016中国经济过三关:供给侧改革窗口期只有两年?

如果我们根据中国的情况改革和调整我们的经济,我们的潜在增长率可以保持在6%-7%的合理范围内。

因此,潜在增长率不是先验判断,而是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制度安排和宏观政策调控形成的内生产物。从中国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来看,高估或低估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是有问题的。

在制定政策时,我们不能简单地遵循理论和逻辑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的预测。

《时代周刊》:对于中国来说,这项政策将如何影响潜在的经济增长?

刘元春:如果政策把握不好,导致经济下滑幅度相对较大,潜在增长率很可能在危机的影响下下降,使短期影响变成长期损失。

如果我们做好政策,如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或协调配置、技术创新激励等,就会发现国内资源的利用效率会提高,技术创新会进一步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虽然潜在增长率是一个中长期效应,但如果我们在短期内无所作为,短期有效需求是短期的,市场是无序的,那么它肯定会导致中长期供给下降,从而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导致中长期经济非常疲软。

因此,我们必须在短期内有所作为,根据当前的结构、特点和问题,脚踏实地地制定政策,以解决我国的经济问题。

时代周刊:你对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有什么期望?

刘元春:今年,经济可能会有更大的下行压力。我们预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在6.6%左右。

2017年经济增长有可能继续放缓。但它是否真的会放缓取决于几个主要因素。首先,新经济的动荡会持续多久;第二,供应方结构改革的程度和深度。

如果今年经济相对稳定,供应方改革进展顺利,经济底部将在2017年放缓,2017年底略有反弹,将进入复苏期。

2016年是内外夹击的一年

《时代周刊》:2016年和2017年是两个特殊的年份,也就是说,宏观政策比其他年份更重要吗?

刘元春:当然。宏观政策主要侧重于解决短期波动,而供应方结构改革的目标是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这两者不能完全分开。

2016年的第一个问题是经济能否在短期内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局部或全球风险,实现资源的系统配置,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稳中求进,稳中求创新,稳中求结构。也就是说,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能否全面推进,我们的五大战略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减短板)能否如期启动并取得成效。

因此,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是有前提条件的,宏观稳定和社会支持底层是非常重要的——但首先,必须稳定增长、避免大规模失业和避免系统性风险。强调底层管理,并在区间内保持合理。这

《时代周刊》:2016年的稳定增长压力大吗?中央政府还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吗?

刘元春:稳定增长的压力真的很大。主要原因是外部影响越来越大,需要进行内部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为了消灭僵尸企业,许多债务需要清理。如果我们想消除过剩产能,许多企业将不得不关闭,导致大量下岗工人。因此,2016年是内外夹击的一年。

2016中国经济过三关:供给侧改革窗口期只有两年?

目前,已经确定了三项宏观经济政策。第一,应引入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二,中央政府出台了灵活的货币政策;第三,充分发挥宏观监管的作用。几个方面要与相应的目标相匹配,即几个大政策要与五大战役相匹配。

《时代周刊》:2016年经济增长的底线是什么?

刘元春:首先,不可能有大规模的失业潮;第二,政府的运行应该保持相对稳定——过度的增长下降会导致过度的金融衰退;第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各类企业不能因为过度的债务清算而导致支付危机和流动性危机。

同时,在企业中,一方面,肿瘤应该切除;另一方面,高层管理应该更多地从社会的角度,从宏观经济持续运行的角度来判断,而不是简单地从制度的角度来判断。

供应方改革的窗口只有这两年

《时代周刊》:不久前,一位权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报》独家采访时指出,供应方面的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窗口期。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窗口期”?

刘元春:“窗口期”是指如果经济再次下滑,如果问题再次拖延,可能会导致整个经济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我认为窗口期只有2016年和2017年。

目前,中国经济正与债务扩散和企业盈利能力展开竞争。如果你的债务状况恶化,导致经济运行疲软,那么问题将会非常严重。因此,僵尸企业应该被及时淘汰,因为僵尸企业消耗大量资源,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障碍。

根据目前的改革进程,目前的许多改革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改变,但必须有一个适当的时间——中国在改革中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则。

公司利润是否有一些变化,如2015年公司利润出现负增长;第二届政府收入出现负增长。这时,我们发现对改革的阻力不像以前那么大了。

许多僵尸企业过去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下生存。在2016年和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将逐渐接近底部,我们会发现,在这个时候清理僵尸企业将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如果你在企业还有一些利润的时候改变它,你会发现他们很抵触。

2016中国经济过三关:供给侧改革窗口期只有两年?

《时代周刊》:决定供应方结构改革成败的行业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业,哪个更重要?

刘元春:两者都很重要。供应方结构改革是一个制度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问题。

首先,应该在系统内进行一些调整;其次,应该清理一些债务,然后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取消产能。

人们经常强调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降低成本和短期化,即“三对一、一减一补”,其中“一减”涉及多个部门,首先涉及税收、金融和我们的流通体系。必须减少七个主要领域;“一个补充”是对缺点的补充,即关注我们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缺点。

2016中国经济过三关:供给侧改革窗口期只有两年?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供应方的结构改革不能被视为生产企业。事实上,这不是一场结构性改革,而是一场全面改革。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2016中国经济过三关:供给侧改革窗口期只有两年?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7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