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3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农业银行积极将“互联网+”融入农业、农村、农民金融服务中,开发推出了“网农管家”、“银线通”、“四合一平台”等“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加强了与京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大公司的合作,打造了“7天×24小时”的三农互联网服务渠道。

农行“金融雨露”普惠广大市场主体

“截至2015年底,中国农业银行拥有30多万小微企业贷款客户,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00多亿元。连续六年完成银监会监管目标。”近日,农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该行不断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三农”金融服务中展现了“好银行”的形象,开展了支农、强农、惠农、富农金融服务的精彩运动。

农行“金融雨露”普惠广大市场主体

据负责人介绍,农行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努力为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在满足客户金融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报道,农行注重加强对市场各群体的支持,并不断出台政策,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用性。2015年,农行在深入总结以往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农业、农村和农民金融部门改革扩大到所有县支行,进一步提升了基层银行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面对新兴农业经营实体的蓬勃发展,农行推出了面向大型专业农户(家庭农场)的贷款产品。为响应国家支持“大众创业和创新”的要求,特印发《关于支持空发展大众创造促进大众创新和创业的意见》,大力支持各类“创业者”、大学毕业生、海归和农村妇女创业;我们与共青团和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返校创业行动的通知》,全面开展了大学生返校创业贷款业务。此外,中航始终坚持标准和关爱服务,努力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客户群体解决问题。周到人性化的服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农行“金融雨露”普惠广大市场主体

为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早日进入小康社会,中国农业银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央政府对扶贫工作的一系列要求,不断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取得积极成效。围绕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部署,农行适时研究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指导意见(2016-2020)》,全力做好金融扶贫服务工作。

农行“金融雨露”普惠广大市场主体

中国农业银行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把14个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作为金融扶贫的重点地区,增加有效信贷供给,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广西百色、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福建上杭...中国农业银行把帮助革命老区振兴经济、实现农民致富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支持地方优势产业发展,帮助革命老区农民致富。

农行“金融雨露”普惠广大市场主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小微企业客户方面,农行充分利用其在多个领域的网络优势,不断增加信贷供给,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的创新。中国农业银行为小企业建立了1000多个金融服务特许经营点,推出了科技贷款、简单贷款、工厂贷款、智能贷款等多种拳头产品,以及许多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重点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中国农业银行继续为“新三板”成长良好的优质小微企业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2015年,信贷支持的“新三板”企业数量和贷款金额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

农行“金融雨露”普惠广大市场主体

农民怎样才能享受到和农村城市一样的金融服务?经过多年的精心探索和不懈努力,农行创造性地推出了“金穗惠农通”项目,将其服务触角延伸至村级,有效解决了农民“金融排斥”问题,全面践行了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

近年来,农行大力推进“金穗惠农通”项目,为农民办理惠农卡,在农村部署转账电话、pos机等电子机器,设立各种金融服务点,提供转账、查询、小额取现、信用卡消费等服务。截至2015年底,农行已发行1.74亿张惠农卡,建立65万个服务点,部署110.7万台电子机器,覆盖中国75.1%的行政村。中国农业银行积极将“互联网+”融入农业、农村、农民金融服务中,开发推出了“网农管家”、“银线通”、“四合一平台”等“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加强了与京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大公司的合作,打造了“7天×24小时”的三农互联网服务渠道。

农行“金融雨露”普惠广大市场主体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无论是在雪域高原还是在贫瘠的山区;无论是在江南水乡还是在沙漠戈壁;无论是在北极的漠河还是南海的渔村...农行在农民家门口设立了“口袋银行”、“微型银行”和“移动银行”,通过新技术拓展服务触角,让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分享金融的风雨。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农行“金融雨露”普惠广大市场主体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