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57字,读完约10分钟
以华为、比亚迪、广汽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正在深圳迅速崛起。深圳正在形成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国内外领先的高水平先进制造基地,引领中国从“制造大国”稳步走向“制造强国”。其背后是深圳在创新驱动下提供的一系列“善治”。
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制造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深圳认识到转型的紧迫性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性,不断推进产业转型,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引进高端重大项目。这一转变几乎与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制造业回归”同步,并赢得了主动权。
据统计,三年来,深圳淘汰改造了1万多家低端和落后企业,引进了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机构和高端项目,引进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和缺失环节,成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深水炸弹”。
早在2010年,在全球计算机外围设备细分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雷柏科技就实现了生产线自动化,将其员工从3200多人减少到1100人,其中包括不到600名一线员工。雷柏还为机器人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帮助20多家企业完成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
比亚迪是深圳的一家本土企业,被称为“中国特斯拉”,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等许多城市运营着k9纯电动公交车和e6纯电动出租车。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由于其成熟稳定的技术、贴近大众的价格和推广的新能源客车战略,已出口到五大洲24个国家的42个城市。
由光启高级科学技术研究所领导的超材料行业正在引领全球潮流。超材料是一种人工材料,其电磁特性可以人工设计,可用于隐身材料等许多领域。广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布了3000多项专利,占该领域的80%以上,抢占了超材料行业全球发展的主动权。
在清晰的产业规划下,深圳形成了合力,牢牢把握产业创新,努力打造创新型经济。深圳先后出台了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七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政策。在过去的五年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两倍。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居国内城市之首。
“深圳抓住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在新常态下,先进制造业正成为深圳实现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南。”深圳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尤娜说。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深圳以自主创新为导向,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型”,走上了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协调、绿色、开放发展为路径、以共享发展为目的的质量增长道路。
位于深圳南山科技园的玉柔科技公司的展台上,一个超薄的柔性显示屏正被电风扇吹得“舞动”。仅在三年时间里,这家由归国人员刘自鸿创办的公司就生产出了世界上最薄的柔性显示屏,厚度仅为0.01毫米,站在世界技术的前沿,很有可能颠覆传统的显示技术。
以玉柔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深圳迅速成长,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据统计,2015年深圳第二、三产业结构比为41.2:58.8,第二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高达76.1%和66.2%;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占69.3%。
创新在深圳变得越来越强大并产生。2015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4%。
深圳市市长许勤表示:“深圳市大力实施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的质量增量和存量优化‘双优’工程,全面优化经济结构,构建阶梯型现代产业体系。”据记者调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深圳没有农村登记人口,小存量的第一产业也正在向现代高科技农业和生物育种转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正走在争夺高端发展和高附加值产出的轨道上。
深圳市统计局局长杨表示,近年来,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一直徘徊在2000亿元左右,仅相当于中国中部二线城市的规模;2015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仅为18%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1%左右。
随着“权力转换”成果的逐步出现,虽然“土地销售收入”相对较少,但深圳的经济素质有所提高,财政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深圳完成地方财政预算收入2727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居全国副省级财政首位。”深圳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尤娜说。
市场化主体成为创新的主力军
深圳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让市场有效配置创新资源。企业、新R&D机构和决策者等“市场化”主体成为创新的主力军,一大批企业在市场化浪潮中蓬勃发展,形成了强大的自主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引领创新的政府和企业一直困扰着全世界。深圳注重培育“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主体,政府负责产业规划和制度设计,使企业站在市场的最前沿,新R&D机构和决策者成为创新的中坚力量。
数据显示,深圳90%以上的R&D机构和R&D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R&D资金和发明专利来自企业。深圳有中国最大的通信制造商华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中国最大的医疗设备公司迈瑞和中国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金蝶...这些“中国最好的”成功都依赖于不断的创新。以华为为例,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华为在2014年申请了3442项国际专利,在全球企业中排名第一。
“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活动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的创新路线图。创新的最终目标不是论文和专利,而是市场开发,市场开发最终将形成企业新的开发能力,推动更多企业参与或形成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深圳市发改委党组书记彭红林说。
深圳新R&D机构之所以被称为“四不像”机构,是因为它们不同于传统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大大提高了科研向应用和产业转型的效率。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季石山表示,研究院拥有70多亿元可控资产,创办和投资了180多家高科技企业,培育了18家上市公司。
深圳中创空的爆炸式增长为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以南山区为例,今年新增76家,入驻个人、团队和项目约3200个。南山市科技局局长连聪表示,中创空的所有房间都是按照市场导向的机制运作的,天使基金竞争好项目,坏项目自然被淘汰。制造商在大浪中经验丰富,为实现创新和创业的梦想积累力量。
培养创业精神,营造创新氛围
创业正成为企业争夺市场的关键竞争力。从早期的任,到中生代的马,再到新生代的刘若鹏,传奇演绎和继承了深圳“敢冒风险、崇尚创新、追求成功”的创业精神,创造了深圳城市发展的奇迹,使创新成为特区的新内涵。
腾讯已经从个人电脑的即时通讯服务进入到手机和微信的即时通讯服务领域。腾讯掌舵人马不断创新,推动腾讯始终保持发展活力。
深圳的许多科技企业家是行业中“第一个跳出来吃螃蟹的人”,在巨大的风险下抓住机遇。华大基因创始人王健凭借多年的经验,在极其不成熟的外部条件和极其不明朗的外部政策环境下,做出了果断的决策,倾其所有开展基因测序研究,最终确立了华大基因在全球基因测序中的领先地位。
创新已经成为深圳企业家的信条。从元材料、柔性显示器等源头创新入手,广汽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和玉柔科技创始人刘自鸿表示,我们只需要依靠源头创新来改变世界对中国长期模仿、跟踪和抄袭外国技术的印象。
深圳丰富的创新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家成长的沃土。作为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最早对外开放,这里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地方,全国各地的企业家和“冒险家”都把这里作为他们梦想的家园。
长期以来,深圳在全社会不断营造“第一、勇于创新、鼓励竞争、容忍失败、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去年6月,深圳举办了“国际制造商周”,约有27万人参加。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中小学生踊跃参加比赛,在全社会形成了“我想创新,我爱创新”的共识。
“中国全球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家精神,使这些企业能够代表行业,代表国家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旺达说。
“深圳正在与世界各国开展务实的开放式创新合作,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中心,打造中国产业创新最强、市场环境最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硅谷,使深圳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引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说。
政府建立了一个合作创新生态系统
以创新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的崛起在于深圳的创新体系,它形成了创新人才、资本和技术的高度集聚。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阻碍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多年前,深圳开始突破制度政策的“瓶颈”,完善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使科技成果转化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基石。早在1995年,深圳就制定了《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2008年,《关于加强特区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规定》颁布实施,在民事、行政和司法领域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促进创新人才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顺畅流动。“在深圳,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从企业中挑选创新人才作为客座教授和研究人员。企业可以从大学和科研机构中选择研究人员,在企业中兼职从事科研工作。”深圳市科委主任陆健说。此外,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深圳市允许高校全日制学生休学自主创业,学生身份保留三年。
深圳率先在全国开展技术转让立法,并于2013年颁布了特区技术转让条例,要求加强政府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多种投资方式,明确技术成果的转让方式和转让后的奖励比例。
“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已经形成了一个创新生态环境,并建立了一个由政府、行业、大学、研究机构、金融和中介机构组成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深圳市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个体企业家、创业企业与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务部门相互配合,各种市场主体、各种因素、各种环境相互关联。”
如今,深圳已经形成了创新驱动发展、发展促进创新的良性循环。深圳市南山区副区长季振表示,前期投入的科研资金通过成果转化和金融创新逐渐创造财富,资金聚集后回流到科研领域,启动新一轮更高层次的创新,形成创新发展的“正振荡”。
据专家访谈,深圳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抓住空的机遇,不断聚集各种创新要素,形成创新的“集群效应”,其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注重长远投资,推进布局,优化顶层设计,勇于巩固创新基础工作。“创新必须敢于努力,短期内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政府必须能够承受孤独,敢于发展那些在几年内可能不会有效、但具有巨大创新潜力的行业。”深圳市科委主任陆健表示,R&D在深圳的投资比例一直很高,2015年达到4.05%,相当于韩国的水平。
第二,把握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度”,服务而不干预企业。许多接受采访的企业领导人表示,当企业不需要政府时,政府不会来给企业找“麻烦”;当需要政府援助时,政府总是恰当地“出现”并伸出援助之手。在深圳采访时,记者总能感受到各职能部门对企业的尊重,员工的自豪感,以及对开放成长和自由创新的社会环境的认同。
第三,与引进外资的“金凤凰”相比,我们更应该注重培育自主创新的“国产鸡”。尽管一些外国甚至外资项目为当地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一旦经济低迷,撤资的案例比比皆是。“创新应着眼于培育本地‘小树苗’。”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局局长连聪表示,南山区有89家高科技上市企业,其中一半以上是本地企业,要不断建设、调整和适应创新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生态环境,腾讯、华为、中兴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深圳自主创新助力经济“动力转换”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7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