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83字,读完约10分钟
●法治经济的关键是市场与政府的界限。依法治国,体现在经济层面,就是建立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边界。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
●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经济的法治水平,有利于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社会资本活力和企业家创新活力,从而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制度红利。
●全面推进市场经济法治化,是积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调结构”新常态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提高质量、提高效率、调整结构”的新常态。面对改革创新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大力加强法治建设,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平衡社会利益,规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力量,从而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在法治环境中进行顶层设计,克服短期性和功利性倾向,确保重大经济体制改革在法治轨道上顺利推进;用法治的力量打破体制瓶颈,为经济发展扫清“提质增效调结构”的障碍,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不完善的法治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要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市场。统一市场基础上的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人为分割或封锁市场会导致市场萎缩,甚至破坏良性有序的竞争格局和环境。一个完善的市场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契约精神或法治原则,市场参与者必须遵守契约;机会公平原则,所有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企业只有依靠创新和加强管理而不是垄断来获取超额利润;价格机制是引导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任何价格限制都会导致市场扭曲或效率低下。
中国经济并不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完善的法治。政府习惯于按政策而不是法治来管理。由于法治意识淡薄、法制建设滞后、主体权利不平等、权利不平等、责任不清、权力与资本监管不到位、权力与市场关系模糊、政府权力过大,公共权力难以有效约束,导致政府部门权力膨胀、干预微观经济、变相寻租甚至与人竞争,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和企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削弱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资源配置不当和激励机制错位最终导致市场扭曲、效率低下和分配不公,这不仅限制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阻碍了潜在经济活力的释放和结构优化。可以说,滞后的法制建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也是影响经济发展新常态质量的关键因素。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尊重经济法,构建现代市场经济治理体系,以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法人的市场经济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从而实现企业更公平的竞争,社会更自由的创业和创新,市场资源配置更高效,政府监管更科学。
经济增长背后的真正力量是法治。法治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法治不仅是一种经济运行的思维和理念,也是一种运行的秩序和方式。法治经济将使经济运行更加高效、公平和可持续。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上受市场支配,法治提供竞争规则,在公平竞争中引导市场主体的发展。保护产权和保护合同是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完善的法治能够有效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保护企业法人的产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完善的竞争环境,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消除正常运营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全面推进法治,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法治经济的关键是市场与政府的界限。依法治国,体现在经济层面,就是建立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边界。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一方面,它形成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法律制度作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强化政府市场思维、尊重市场规则、保护市场行为的法治;另一方面,它是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原则。政府应最大限度地避免通过行政手段配置市场资源,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并通过法治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
法治是转型升级的有力保障。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也是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作用的客观体现。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化水平,有利于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社会资本活力和创业创新活力,从而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制度红利。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通过法治改革垄断行业,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各经济体的共同发展;从消费角度看,依靠法治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实施更严格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从创新的角度来看,通过法治手段对各种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有利于创新活力的生成及其成果的转化。因此,法治是市场经济有效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经济质量和效率转型升级的可靠保障。
运用法治提高经济发展新常态质量的着力点
法治是完善市场经济、激发市场活力的必然要求。法治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础。理解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要自觉运用法治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促进经济质量和效率的转型升级,进而继续健康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法治的作用,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依法进行。不改革中国经济,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安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一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贯穿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引导、规范和保障改革,实现立法与改革决策的衔接,用法治手段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推进改革的过程也是制定、改革和废除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要处理好改革突破与现有法律法规调整的关系,实现立法与改革决策的衔接,确保重大改革以法律为基础,立法积极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立法为先,把法治的权威放在改革之前,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推进改革。立法还应积极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改革与法治相辅相成。为了深化改革,只有在法治框架内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才能得到法律的积极评价,消除对改革和发展的各种干扰。
二是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公平竞争。就制度而言,法治对经济的支持是,必须有一系列好的法律和一个好的制度来保证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必须明晰产权、保护产权、维护合同、统一市场、平等交易、公平竞争和有效监督。要以公平平等为核心原则,清理违反公平的法律法规,完善适应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的产权保护,强化国有和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以及保护各种法人的财产权;清理和修改不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的保护,完善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体系;完善鼓励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著作权等法律法规和配套行政法规,构建支持创新的风险投资法律体系,形成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制度机制。
第三,建设符合新常态要求的法治政府。依法管理市场经济,必须把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履行职责。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的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职责的法制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重点推进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必须坚持法定职责,法律不能授权,行政机关不能在法律之外设置权力。如果它是负责任的,它就会是负责任的,如果它不应该是负责任的,它就不会伸出手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平文明执法,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法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失灵时,及时适度地进行宏观调控,减少市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高效运行。在市场不能也不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要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推进依法行政,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四,市场监管要从行政监管向法治监管转变。市场监管是约束和约束市场运行活动的行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而不是事前审批。完善综合市场监管法,确立市场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严格规范市场监管程序,严格制裁市场监管对象的违法行为,依法制约监管权力;清理和修改国有垄断行业、城市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相关行业监管内容,加强市场监管相关立法。在市场监管由行政主导向法治主导转变的过程中,行政体制应进行重大改革,建立全面、权威、高效的监管执法体系。要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监管职责,规范执法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执法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做好“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工作,坚决纠正监管疏漏、混乱和枉法行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第五,加强市场经济法规建设。法治的基本手段是建立良好的法律体系。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无论是提高质量和效率,还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都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从法治的角度看,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要求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用法治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形成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法治。首先,加快制定更加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土地管理、矿产资源和能源、农业、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经济的法治基础,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使用,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其次,要完善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法规,确立市场主体独立平等的地位,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完善市场主体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第三,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机制扭曲、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及时修订和完善过时、违背公平、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法律法规。形成完整的市场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市场法律实施体系、严格的市场法律监督体系和强大的市场法律保障体系。
总之,全面推进市场经济法治化,是积极适应“提高质量、提高效率、调整结构”新常态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要加快完善市场法制,依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法治政府,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法制化。
(作者:国务院办公室事务管理局)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法治化程度决定经济新常态的品质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7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