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94字,读完约8分钟

最近,ppp模式是一个热门词汇。

所谓ppp,即公私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和私人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副主任韩斌认为,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方式,也是一种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

地方政府似乎乐于推广ppp模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截至2月底,共有7110个ppp项目被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总投资约8.3万亿元。与此同时,更多的项目正计划通过ppp模式筹集建设资金。3月20日,甘肃省政府刚刚签署了通过ppp模式建设200个通用机场的合同。

中交建PPP样本调查:央企借力PPP模式转型的危与机

CDB、中国建设(601668.sh)、中国铁路集团(601390.sh)和中国铁路建设(601186.sh)这四家中央企业为甘肃政府提供ppp支持。最近两年,后三位基础设施工程师越来越多地使用ppp模式寻求转型。

基础设施中心企业能否走ppp模式转型的光明之路?早在2007年,ppp测试就开始了,中国通信建设(601800.sh)用这种模式改造了“五大业务”,给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答案。截至2015年底,CCCC已有160多个投资项目,总投资约7500亿元,总投资近3000亿元中国交通建设投资部总经理赵茜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承认,未来基础设施市场增长有限,基础设施企业必须提前布局和转型。

中交建PPP样本调查:央企借力PPP模式转型的危与机

然而,积极入市的代价是中国交通建设的负债率大幅上升,必须找到发展的平衡点。

目前,还没有最终的结论来判断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购买力平价投资的推动力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资金,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重组,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善用1800亿元引导基金。

中交建PPP样本调查:央企借力PPP模式转型的危与机

简而言之,地方政府和各行各业的企业推动ppp模式的热情再次被点燃。除上述甘肃省政府外,贵州省交通厅厅长王秉清3月17日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十三五”期间贵州省交通投资将达到7100亿元,大部分资金将通过ppp等方式解决。

中交建PPP样本调查:央企借力PPP模式转型的危与机

贵州省交通厅总规划师邱祯国也透露,上周他接待了来自西藏、江苏和宁波的三个政府机构,他们都来贵州学习如何使用ppp模式。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对ppp模式的尊重将很快使项目总额超过8.3万亿元。然而,令地方政府尴尬的是,根据财政部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ppp Center)发布的数据,中国新增ppp项目占总投资的91%,实际开工项目351个,不到总投资的5%。数据还显示,有5542个项目处于项目确定阶段,约占总数的78%。这意味着项目很难上马,大部分社会资本仍持观望态度。

中交建PPP样本调查:央企借力PPP模式转型的危与机

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资本成为地方政府最受欢迎的投资对象。王秉清兴奋地透露,今年两会期间,贵州省交通厅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再次在京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明确表示,在“十三五”期间,CCCC拟投资1000亿元用于贵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ppp+epc特许经营、股权合作、tot、政府补贴等方式,采取公开竞争的方式推进高速公路和收费。通过公私伙伴关系采购服务(建设和维护一体化),在一级公路、航空和电力枢纽、汽车站、港口和码头方面开展合作,并参与普通公路、航道升级和其他项目

中交建PPP样本调查:央企借力PPP模式转型的危与机

事实上,与贵州省的合作只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ppp市场的一小部分。赵茜安透露,截至2015年底,中国交通建设投资项目160多个,总投资合同约7500亿元,累计总投资近3000亿元。政府是中国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的主要投资伙伴,公司80%以上的投资项目采用政府与企业合作的ppp模式。

中交建PPP样本调查:央企借力PPP模式转型的危与机

记者了解到,我国建设投资领域基本覆盖全国,形成了大规模的沿海和沿江地区以及一大批中西部地区。其中,广东1500亿元,江苏850亿元,贵州800亿元,重庆600亿元,云南、海南和湖北各500亿元。此外,中国交通建设在12个海外国家实施了投资项目,并正在8个国家推广ppp项目,总投资近90亿美元。

中交建PPP样本调查:央企借力PPP模式转型的危与机

这些投资领域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的所有方面,包括传统道路、桥梁和隧道、港口和码头,以及城市公用设施隧道、城市轨道交通和新型城市化等新领域,目前正在扩展到环境保护、海洋经济等领域。

转型的危机与机遇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董事长刘起涛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由于经济增长中低、地方政府债务高、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有必要保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不能通过传统的举债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因此必须寻求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合作,实施ppp。

中交建PPP样本调查:央企借力PPP模式转型的危与机

他透露,事实上,中国交通建设从2007年开始探索ppp模式的发展,2010年开始规范其发展,最终形成了目前的规模。它被视为较早介入ppp模式的核心企业,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随着ppp项目的发展,2013年,中国交通建设开始实施“五大业务与中国交通”的发展战略,推进转型升级,实现从工作到业务的转型,逐步从工程承包商和房地产开发商升级为投资者、开发商、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据刘起涛介绍,为了应对五大业务的转型,中国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投资。有三个投资平台(中国交通投资公司、中国交通城投资公司、中国交通海投资公司),七个区域投资公司(华中、华东、海西、东北、西北等)。)和130多家投资项目公司。经营资产总额达到1097亿元,占公司资产的15%。中国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公路投资者和最大的公路运营商之一,是中国知名的城市综合开发商和特色房地产商。

中交建PPP样本调查:央企借力PPP模式转型的危与机

中国建筑的转型与其原有定位的有限发展有关。由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许多地方经济增长放缓,拖低了对基础设施市场的预期,中国交通建设投资部向记者解释说,未来全球基础设施市场将放缓,蛋糕将越来越小,基础设施项目利润将逐年下降。如果中国交通建设坚持工程承包商的角色,它最终会把自己拖到最后。

中交建PPP样本调查:央企借力PPP模式转型的危与机

为此,中国交通建设、中国建设、中国冶金(601618.sh)、中国铁路和中国铁路建设都经历了各种变革。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型路径是自上而下拓展,利用央企地位的融资优势,与各金融机构签订一万亿以上的融资协议,设立各种基金参与ppp项目的投资运营,向运营商转型。

中交建PPP样本调查:央企借力PPP模式转型的危与机

在中国交通建设业内人士看来,许多ppp项目6%-8%的长期利润回报远远好于传统基础设施项目。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毛利率约为11.3%。

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中国交通建设强调参与ppp项目符合国家战略的发展。刘起涛表示,中国交通建设深入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战略投资,带动区域发展。截至2015年底,公司与59个省市地方政府签署了72项战略合作协议,其中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有9个开展了投资合作,占投资的50%以上。

中交建PPP样本调查:央企借力PPP模式转型的危与机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交通建设有限公司付出的代价是负债率逐年上升。记者注意到,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过去三年的资产负债率在78%至79%之间,已经突破了SASAC规定的工业中心企业资产负债率不得超过75%的红线。

赵茜安向记者承认,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偏高,正在进行适当的资产配置和调整,以满足SASAC的相关要求。同时,他指出ppp模式的创新发展需要使用一定的资本杠杆来减少自有资金的投入。

财政部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ppp模式值得鼓励,但ppp模式的风险披露机制需要完善,盈利模式需要透明,资金退出机制需要完善,以降低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风险,形成良性循环。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推进ppp立法。最近,它召开了立法小组工作会议,并商定了立法工作计划。Ppp立法可以解决许多目前无法跟进的问题,一旦立法,就有可能扫清ppp发展的障碍。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中交建PPP样本调查:央企借力PPP模式转型的危与机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8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