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1字,读完约4分钟

记者王峰通讯员何飞报道,去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PBOC)江苏省仪征支行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推动辖区内农业金融机构加大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建设。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已建成140个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惠及农村约3.11万人。据了解,2015年,该服务站共为群众办理小额取现5.27万次,8078.53万元,转账7300次,2421.78万元,损毁汇兑51次,4140元,小面额汇兑208次,5.82万元,提供人民币真伪鉴别332次,向村民发放宣传资料14466份。通过服务触角的延伸,形成了“村村通+金融服务站+网络”的服务网络,将金融服务渗透到农村经济的“神经末梢”,有效地满足了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极大地缓解了银行柜台业务的压力,赢得了农民的好评,初步实现了“农民满意,银行愿意,政府关心”的目标。

把金融服务渗透到农村的“神经末梢”

据了解,为做好推广工作,仪征支行组织成立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仪征地区推广实施方案,由农村商业银行具体组织实施。由于适当的宣传和大力的推广,2014年6月,仪征第一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在周振镇茶棚村村部成立。车站内设置了自助取款机,全村超市继续保留村对村提现点。仅该网站全年就有585笔人工交易,金额达573.7万元。现场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项工作在仪征镇得到了快速推进。截至2014年底,共建成126个服务站,实现了行政村综合服务站的基本覆盖。支行也通过专题报告向政府汇报工作进展,得到领导的肯定和支持。2015年底,市政府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生态建设纳入乡镇长岗位绩效考核,其中各乡镇农村金融服务站的推广和业务发展是考核指标之一,通过考核激励促进了乡镇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把金融服务渗透到农村的“神经末梢”

在推进过程中,领导小组从初步调查和讨论中了解到,仪征各行政村都有一个统一、完善的村级部门,硬件条件较好。除了大规模拆迁村庄和大量农民迁入集中居住区的实际情况外,领导小组决定保留原有的协助农民取款的防伪服务站,重点建设行政村部综合金融服务站,分为农民集中居住区、行政村和自然村三种类型,覆盖乡镇和村庄。首先,对农业取款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使服务点的pos机可以刷卡和使用存折取款,极大地方便了农村老年客户。其次,根据服务站的不同类型,服务站的功能从单一支付服务扩展。针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安装自动柜员机、pos农业提款机、A型点钞机等设备,其功能涵盖支付、现金、金库、信用报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电子银行和金融理财产品及服务、贷款申请服务、自助银行服务等。;行政村安装pos农业提款机、A型点钞机等设备,功能为支付结算、现金结算、金库、信用报告等功能;对于自然村类型,选择商户安装农业取款设备,实现支付结算和现金服务等基本类别,即小额现金取款、转账、消费、余额查询、人民币真伪识别、小面额和残币兑换;支付水费和电话费;支付结算和假币知识宣传。

把金融服务渗透到农村的“神经末梢”

仪征市是江苏省“金融生态强县”,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认定的全国16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地区之一。2015年12月,仪征市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市。在开展上述一系列工作的过程中,金融服务站发挥了良好的前沿和桥梁作用。通过服务站的窗口和站长的宣传引导,把最新的金融知识和政策传递给农民。在中国人民银行推进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过程中,特别是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生态家园抵押贷款)试点初期,金融服务站参与了农民信用信息档案的收集、农民房地产信息的核实和评估等工作。,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赞处领导专程到周振镇茶棚社区调研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在仪征调研期间也听取了仪征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建设情况,并对其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把金融服务渗透到农村的“神经末梢”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