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8字,读完约4分钟

现在是早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800英里的河套土地上,到处都是忙碌的农民。虽然长城外初春天气干燥,但对于婺源县胜丰镇的村民来说,一场“春雨”已经深入他们的内心,那就是金融扶贫工程。

记者在盛丰镇了解到,在扶贫贷款资金的支持下,激发了农民发展特色养殖业的积极性,以哈密瓜种植和肉羊养殖为代表的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不仅脱贫致富,而且使农村更加文明,邻里更加和谐。

扶贫的最终目标是增强“造血”功能。为推进金融扶贫,中国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中心支行、市扶贫办、市金融办和金融机构形成合力,解决贫困农牧民资金匮乏、贷款难、利率高的问题。通过“杠杆式”扶贫措施,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作为风险补偿和贷款利息补贴,激励信贷资金,用“小钱”换银行“大钱”,尽可能满足贫困农牧民的贷款需求。同时,扶贫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实际支付利率为3.84%。如果按每个农民5万元的贷款计算,每年的利息支出可以节省近4000元。

内蒙古巴彦淖尔:扶贫“漫灌”变“滴灌”

根据巴彦淖尔市中心支行提供的数据,2015年,巴彦淖尔市共投入涉农贷款4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农民贷款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杠杆”模式投入专项扶贫贷款6.2亿元,惠及43个苏木镇、146个行政村、484个村民小组的1.9万名农牧民。

内蒙古巴彦淖尔:扶贫“漫灌”变“滴灌”

在扶贫贷款的支持下,盛丰镇新生三组的许多村民开始饲养肉羊,一排排羊圈简单整齐。

拥有60多只母羊和30多只羔羊的村民刘海生告诉记者,去年年初,他的母羊还不到现在的一半。仅仅一年时间,羊肉的数量翻了一番,这不仅是因为他获得了2万元的扶贫贷款,也是因为一张小小的“信用档案卡”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使扶贫更加准确?巴彦淖尔市通过建立档案和卡片,建立监控和管理系统,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生产发展。金融机构在贷款前应进行深入调查,准确掌握贫困家庭的贫困类型、贫困原因、发展生产的可能性等因素,并根据每个贫困家庭的贷款情况建立信用档案。同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实施信贷支持筛选,确保贷款发放、回收和盈利,有效防范风险。目前,全市贫困家庭贷款覆盖率已达到30%以上。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该市的金融机构已经增加了260多人的信贷力量。

内蒙古巴彦淖尔:扶贫“漫灌”变“滴灌”

精确的财政扶贫措施使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免费发放扶贫资金的观念转变为有偿发展生产;其次,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从袖手旁观到急于获得工业发展贷款。

走进盛丰镇二组村民谢的温室,一排排瓜苗快乐地生长着。据报道,这里生产的哈密瓜被称为“灯笼红”,味道好,价格高,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谢告诉记者,一个温室的年收入超过3万元。

目前,洪欣二组共有69名村民种植了灯笼和红哈密瓜。为了突出品牌效应,瓜农组织了甜瓜专业合作社。据报道,中国农业银行在合作社实施了一个为期三年的金融扶贫贷款项目。每个合作社成员发放3万元的贴息贷款,这迫使成员遵守合作社的统一管理,种植和销售有机无污染的哈密瓜。否则,未来两年的贴息和贷款资格将被取消,品牌和质量将得到保证。

内蒙古巴彦淖尔:扶贫“漫灌”变“滴灌”

在金融扶贫工作中,巴彦淖尔注重通过贷款引导和支持专业合作社、规模农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管理组织的发展,并在管理组织平台上运营贷款资金,使其成为贷款发放、监督、验收和评估的主体。金融机构也不断创新推出“合作社+农户+贷款”和“合作社+信用互助协会+农户+贷款”等新型信贷产品。截至2015年底,通过新增信贷产品发放贷款8000多万元,全市新增农业经营组织1.6万个,辖区内1.2万贫困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加1400元。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内蒙古巴彦淖尔:扶贫“漫灌”变“滴灌”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