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5字,读完约3分钟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5%,低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6.7%的同比增长率。
第一季度6.5%的增长率也低于去年全年。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4%。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均收入增长正在放缓。考虑到今年是供应方结构改革的第一年,在削减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的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些失业。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些群体的工资和财产性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和减少,从而影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今年第一季度,许多宏观指标开始逆转,尤其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最终传递到人们的收入可能需要一个过程。然而,当前通过信贷扩张刺激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做法几乎同时推动了房价和物价的上涨。也就是说,也许中国正在遭受物价上涨的压力,而其收入增长却在放缓,这对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极为不利。
从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和增长率,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收入增长率正在下降。根据统计局的统计,从2008年到2015年,相应的人均月收入分别为1340元、1417元、1690元、2049元、2290元、2609元、2864元和3072元,相应的增长率分别为5.7%、19.2%、21%和11.8%这一增长率的波动与刺激政策有关。
第一季度信贷扩张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这可能有助于产能过剩行业的工人增加收入,并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建筑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然而,这些都是政策因素造成的,就像2009年农民工工资开始大幅上涨,然后增速放缓一样。当前新一轮刺激政策对收入的影响可能相对较低,因为刺激政策的可持续性较低,空并不大。例如,产能过剩的行业可能会去库存化,闲置产能恢复生产,但这不会改变整个行业的过剩压力。另一个例子是,房地产行业的去库存化是一次性透支,交易量在4月份开始急剧下降。
因此,新一轮刺激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可能有限,而能够更好地反映经济增长内生驱动力的制造业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持续下降。据统计,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02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9.7%),同比增速下降0.4个百分点。根据中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同比下降5.2%,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6.6个百分点,为2011年以来的最低起点。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都在下降,这可能会制约未来的社会零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会减弱。事实上,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对消费增长非常不利(爱吉,净值,信息)。例如,从2008年到2010年,投资率大幅上升,但与此同时,家庭消费支出增长率分别下降了5.11%、6.93%和1.51%。
截至3月底,中国m2余额为144.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4%;m1余额为4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2.1%,分别比上年末和去年同期增长4.7个百分点和19.2个百分点。这表明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裕,通胀压力非常大。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物价上涨的过程中,减少支出是最有可能的选择。为避免通胀预期恶化,影响居民消费和支出,新华社4月18日表示,“鉴于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化,未来几个月中国货币政策将保持一定程度的宽松,这将比去年更加突出和稳定”,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没有继续松动。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货币政策将更为稳健 或没有继续宽松的空间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9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