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2字,读完约7分钟
第三方评估报告:广东自由贸易区的一些商业环境指标与新加坡相当
引导阅读
“创业”的量化基准可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相媲美,反映了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高标准规则基准化的初步结果。
本报记者戴广州报道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年度成绩单获得高分。
4月21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了《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三方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据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连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际高标准的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已经形成,商业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据广东FTO提供的《21世纪经济报道》摘要版报道,在“创业”和“注册开业”子项目的标杆“评估”中,广东自贸试验区已达到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水平,双方在许多评估指标上各有利弊。
在金融开放和创新方面,评估小组还认为,广东自贸试验区在推进跨境人民币融资和放宽金融机构准入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评估小组专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崇恩介绍,本次评估采用重点评估法,从自贸区建立前后时间和先进国家和地区两个维度进行标杆分析,并邀请专家打分。
“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三个地区都非常积极地探索问题,然后以问题为导向,加快制度创新。”白重恩说。
商业环境得分赶上先进地区
如何达到高标准的国际投资和贸易标准是评估报告的主要重点。在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横向对标中,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跑出了明显的加速。
根据评估报告,根据对世界银行经营环境指数中“创业”详细指标的分析(与标准化内资企业相比),广东自贸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接近新加坡、香港等地,各有利弊。无论是评估小组的问卷调查还是企业的讨论,都发现企业对广东自贸区内各政府部门的效率、规范和诚信高度满意,便民服务型政府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
根据评估小组汇编的数据,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创业需要三个程序,持续2.5天;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应数据是,国内投资有三个程序,外国投资有四个程序,持续三天(外国投资需要审批或备案),与前两个程序没有太大区别。以创业成本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来看,广东自贸区的比例为0.4%,低于新加坡的0.6%和香港的0.8%。
“创业”的量化基准可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相媲美,反映了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高标准规则基准化的初步结果。
评估报告对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第一个总体评价是,符合国际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已经形成,一些制度创新具有国家推广价值。
在推进制度创新的过程中,评估小组重点关注“负面清单”和“服务型政府”。
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是唯一一个对国内企业投资项目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的省份。这意味着,加上四个自由贸易区实施的全国统一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广东自贸试验区实现了对国内外投资负面清单的全覆盖。在评估小组看来,这似乎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比较优势。
评估报告显示,国内外负面清单的联合效应可以发挥两种负面清单管理的重叠优势,促进两种企业资源的更好对接和创新,同时促进国内外企业的集聚。
除了负面清单,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还整理出了“权力清单”。评估报告指出,三区积极推进商事主体登记制度改革,通过权力清单规范自身权力运行,重视全面实施电子政务服务企业。
根据评估报告,具体来说,各区都重视电子政务的全面实施,并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服务和渗透到各个方面;海关、税务、工商等部门积极推进无纸化和一次性受理,取得了实效。如税务机关大力推进“网上加”纳税服务、国税地税联合办公、“同城合作”等改革措施,多元化、同质性纳税服务新格局初步形成,税收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三个地区在企业事后监管标准化和上市等制度创新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然而,评估小组也指出,广东自贸区体系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仍有差距,尤其是在负面清单、国际人才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接受第三方测试结果等方面。
同时,评估报告强调,随着市场进入门槛的降低和政府管理约束力的减弱,加强对市场主体投资运营行为的事后监管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下一阶段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
金融开放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连接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金融开放创新是自贸区的重中之重,也是改革创新的难点。
根据去年发布的《广东自贸区总体规划》,广东自贸区重点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主要任务有三个:推进跨境人民币融资、放宽金融机构准入、建设金融ic卡刷卡无障碍示范区。
关于这三项任务,评估报告评论说,“金融领域的公开创新取得了一些突破。”报告称,广东自由贸易区自成立以来,充分依托其独特的地理特征,特别是《安排》和《广东协议》,着力加强与港澳的联系,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突破”主要是跨境人民币贷款实现了三大领域的全覆盖。在这三个地区中,前海早在2012年就成为中国第一个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地区。广东保税区正式挂牌后,南沙区和横琴区也开展了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在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之前,只有外资企业可以向境外借款;FTZ的中资企业在开展这项业务后,也可以利用海外的低成本资金。
评估小组引用企业问卷的数据称,企业从香港和澳门借入人民币的比率比中国同期平均下降了16%;另一方面,接受调查的企业也认为,与内地相比,从香港和澳门借入人民币的条件并不苛刻。
评估报告显示,从金额上看,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具有一定规模,拓宽了广东自贸区中资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支持了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从长远来看,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将对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支持港澳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评估报告特别指出,与上海自贸区相比,广东自贸区的政策更加灵活开放,对跨境人民币贷款的期限和资本规模限制较少。例如,上海自贸区规定跨境人民币贷款期限必须超过一年,而广东自贸区对贷款期限没有限制。
另一方面,上海自由贸易区规定了企业跨境人民币贷款的上限。如本地区企业跨境人民币贷款上限不得超过“1倍实收资本的宏观审慎政策参数”;然而,广东自贸区并没有明确限制单个企业的贷款上限,只是控制了该区的整体贷款规模。
评估小组认为,广东自贸试验区在“放宽金融机构准入”方面也取得了突破。评估报告指出,广东自贸试验区放宽金融机构准入的主要进展是:第一,推进设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和合资证券公司,并全面许可。例如,拟在前海蛇口地区设立的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已正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材料,由中国证监会审批;二是自贸区注册金融企业增多。截至2015年底,前海蛇口地区注册金融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南沙地区和横琴地区注册金融企业分别超过500家和1500家。
(编辑:武宏钧,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daicc @ 21jingjiwuhy@21jingji)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第三方评估报告: 广东自贸区部分营商环境指标已比肩新加坡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9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