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36字,读完约7分钟

广东自贸区“提速”:企业跑腿少,投资领域广

本报记者戴从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报道

“企业过去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来回回地折腾,现在他们可以在几天内通过键盘和窗口来完成。”周娟显然觉得去找政府要快得多。

广州南沙某物流公司的检验部门经理,过去不得不出现在南沙的码头和海关检验场。目前,南沙海关已经实施了新的通关便利规则,在国内做的工作较少。

给周娟留下深刻印象的“敏捷”是广东保税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之一。自上市一周年以来,广东自贸区三大区相继推出了一次受理、多证联动、网上办理等简政放权的改革措施。主要落脚点是推进政府职能从“方便管理”向“方便办理”的转变。

广东自贸区“提速”:企业跑腿少了,投资天地宽了

改革推动了资本和贸易的快速转向,投资和贸易额不断刷新。据最新统计,截至2015年底,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企业5.6万多家,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的企业220多家,合同外资1566亿元,34家财富500强企业在自贸试验区投资设立51家企业,在2.2万家金融机构落户。2015年,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

广东自贸区“提速”:企业跑腿少了,投资天地宽了

从企业之路走向数据网络

回想起多年前的工作经历,周娟有些沮丧。

进口货物的海关检查过程比较复杂:货物进入码头需要“暂停”,在接到“不检查”的指令后可以卸下并转移。如果接到检查指令,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周娟将不得不上门处理检查事宜。这是一件周娟感到“棘手”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当货物在下午进入码头时,他们必须忙于检查事务,并跟随集装箱司机进入进行检查。整个过程完成后,通常是直到晚上10点。

广东自贸区“提速”:企业跑腿少了,投资天地宽了

“有时货物到达香港较晚,海关下班。我要等到第二天才能申报,而且我还担心一些急着要的货物。”周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周娟的“辗转反侧”问题已经解决。南沙海关在中国启动了首个“快速检查和放行”机制。广州海关与广州港集团实现信息交换,南沙港码头将卸货数据转换为理货报告,每5分钟发送一次到海关系统。

货物可以在网上提前申报。如果他们到达码头时没有检查指令,他们可以立即卸载和释放。即使他们得到检验指令,他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检验项目的申报。这是周娟感觉到的最大不同。过去,它是在现场跑腿,但现在它是在互联网上跑腿的数据。

广东自贸区“提速”:企业跑腿少了,投资天地宽了

此外,在南沙海关“网上轻松通关”平台上,信誉好、信誉度高的物流企业可以享受更为便捷的“待遇”,如日常检查中的随机检查概率更低。

上述改革强调尊重市场逻辑,即尽量不干涉贸易活动。用南沙海关副局长牛旭昌的话说,这是“顺势监管”,之所以“快速验放”机制有效,是因为海关将管理活动嵌入到物流运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海关监管对国际物流的障碍。

广东自贸区“提速”:企业跑腿少了,投资天地宽了

牛旭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政府职能转变需要观念的根本转变,突出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从“方便管理”向“方便处理”转变。同时,应强调信用管理和协同治理,使守法企业不再承担政府的执法成本。

广东自贸区“提速”:企业跑腿少了,投资天地宽了

牛旭昌的声明代表了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概念创新。《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走访发现,广东保税区的行政体制改革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在传统的服务大厅中,多个行政职能部门的审批事项被合并重组,实现了“一站式办理”和“一站式服务”;在虚拟互联网上,企业通过大数据系统与职能部门连接,实现键盘甚至手机的“一个网络”。

广东自贸区“提速”:企业跑腿少了,投资天地宽了

两级改革给人的直观印象是,越来越多的部门和事务合并在一起,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做事上。以普通商业登记系统为例,前海蛇口地区“多证一证一码”的办理时间从4天缩短到1小时;横琴区推出了“商业主体电子许可证银行卡”。这张存储企业信息的卡片取代了过去企业必须带的一张资料;南沙区被合并为“十二证三章”联合办公室,涉及13个部门,帮助企业节省了约30个工作日,跑出了中国最快的“认证”速度。

广东自贸区“提速”:企业跑腿少了,投资天地宽了

否定列表决定了政府权力的范围

为企业跑腿的少了,但为企业打开的“门路”更广了。这是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简化管理和下放权力的另一个意义,它将企业从繁琐的审批中拉出来,同时允许资本流入更广泛的领域。

在许多参与改革的官员看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关键的“试验”是澄清政府和企业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之间的界限是“负面清单”。

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被评价为划定政府和市场边界的规则,实际上是投资和贸易的授权。也正是基于这一前提,政府部门大规模减少了预审批项目。例如,南沙区已经“削减”了88%的市场准入预审批项目。

第二批自由贸易区挂牌后,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了统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办法》(负面清单)。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是中国唯一一个较早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的省份,这意味着广东保税区自上市以来,已实现了对境内外资本“负面清单”的全覆盖。

广东自贸区“提速”:企业跑腿少了,投资天地宽了

“负面清单阐明了企业可以做什么,政府可以调整审批项目和程序,以使市场快速运行。”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中心副主任、教授张广南说。

然而,据他观察,在行政体制改革中,负面清单的“门”可能会打开,审批的“小门”尚未打开。

“有些问题是职能部门不确定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审批权限,承担什么责任。因此,负面清单的有效运作必须符合具体的政府职能和权力。下一步,政府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要搞清楚。”张广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广东自贸区“提速”:企业跑腿少了,投资天地宽了

张广南说的“梳理”,改革派已经注意到了。在广东自由贸易区横琴区,一份政府权力清单也已被清理并公布。与此同时,横琴还将名单管理模式转移到监管领域,推出了工商违规提示名单。南沙正在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的“大工程”,已清理出四级政府各部门涉及45个重大项目和2万多个小项目的审批事项。下一步是推进审批标准化与外商负面清单对接。

广东自贸区“提速”:企业跑腿少了,投资天地宽了

这与国务院在广东试点的“企业项目投资清单管理”的思路是一致的: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府权责清单和监管清单联系起来。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是否需要香港和澳门版的负面市场准入清单来确定粤港澳合作的广东自由贸易区的位置。事实上,早在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批准前后,国内就有学者认为广东可以实施比其他外资更开放的港澳负面清单。自从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粤港(澳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即《安排》第11号补充协议首次签署以来,广东实际上享有对港澳更加开放的权利。

广东自贸区“提速”:企业跑腿少了,投资天地宽了

“来横琴投资的外国投资者主要是港澳企业,所以横琴为港澳制定了负面的入围名单。”横琴管理委员会主任牛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早在去年7月,珠海市在通过横琴区总体规划时,就提出了“将自贸区负面清单与cepa投资便利化措施相结合,出台港澳投资专项管理“黑名单”(负面清单模式)。”

牛晶透露,横琴已经清除了香港和澳门的负面清单,比四个自由贸易区统一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小30%。在统一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中,删除了《Xi cepa补充协议》中对港澳开放的领域。

研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张广南强调,由于修改的权力属于中央部委,未来负面清单的调整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更多的合作与协调。

广东省自由贸易厅厅长郑指出,国家层面的负面清单已经逐步减少,cepa正在逐步向港澳开放。横琴的经验为研究广东自贸区向港澳开放提供了重要参考。

(编者:李波,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daicc @ 21jingji,libo @ 21jingji)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广东自贸区“提速”:企业跑腿少了,投资天地宽了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9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