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49字,读完约8分钟
151
有点愤怒
1983年,刚刚成为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的杰克·韦尔奇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恍然大悟。他用毡尖笔在一张带有玻璃垫的餐巾纸上描绘了公司悬而未决的核心业务。包括大型家用电器、照明、涡轮机、发动机、交通工具等。
30年后,当通用电气的继任者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想要出售所有家用电器业务时,继任者是海尔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他被称为“中国商界的杰克·韦尔奇”。
张瑞敏曾经说过:“我有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和杰克·韦尔奇谈谈,向他请教。”虽然后来中美公司的领导人多次交流,海尔从通用电气的六西格玛体系的建立和200多个固定的管理流程中学到了很多,但毕竟他们都是隔岸观火。
2016年1月15日,中美两大企业巨头海尔集团与通用电气签署谅解备忘录,开展全球战略合作,前者将整合后者54亿美元的家电业务。最后,海尔团队第一次有机会真正走进这个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工厂,聆听机器的轰鸣,探索技术的研发,感受管理的精髓,从而以另一种形式继续两个企业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目前,海尔正在经历互联网时代前所未有的自我颠覆,而通用电气也在探索从产品到用户的转变。中美两个最著名的企业正走在同一条变革的道路上。他们会通过合作找到改变的方向和途径吗?
曲折的销售
从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的情感角度来看,销售家用电器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成立于1907年,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制造商。冰箱、洗衣机、洗碗机...……通用电气的家用电器已经成为深深扎根于许多美国消费者心中的“名片”。其中,许多产品是由通用电气首次推出的,有些产品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杰夫伊梅尔特在通用电气的第一个高层职位是通用电气家用电器集团的副总裁。
然而,从这个百年企业的发展战略来看,出售家电业务是明智之举。
在多元化的通用电气内部,许多行业都有这样的分类方法。长期业务:包括飞机发动机组、医疗设备系统组、动力系统组和运输系统组。短期业务:包括家电集团、国家广播公司、塑料集团和工业系统集团等。
事实上,杰夫·伊梅尔特自上任以来就一直在出售短周期业务。2007年,通用电气将其塑料业务部门以11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沙特基础工业公司,2009年,通用电气将其在国家广播公司的股份出售给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康卡斯特。2008年,据报道通用电气打算出售家电业务,但被全球经济危机阻止。“通用电气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公司。”伊梅尔特在销售家电业务时指出,家电业务部的销售由通用电气目前实施的发展战略决定,通用电气未来的核心业务将是医疗、航空、油气、发电和水处理、交通等领域。通用电气希望未来90%的利润来自工业部门。
通用电气保留的几乎所有业务都是长期业务,这些行业都有共同的特点——高技术含量、长R&D周期和利润丰厚的行业利润。凭借技术优势,它们可以形成更高的进入壁垒和议价能力。前通用电气的负责人有着相同的工业技术起源和崇拜。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曾在他的自传中说:“有些行业已经变得非常受欢迎,即使你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也很少甚至根本不会增加你的竞争力。例如,在电烤箱或钢铁行业,面对低成本进口产品的竞争,我们没有定价权。
第一笔交易失败后,2014年9月,杰夫·伊梅尔特再次公开出售其家电业务。虽然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历史悠久,但仅限于区域市场。2013年,通用电气家电业务销售额为57亿美元,其中90%销往美国。
下滑到第21版
从第17版继续
但对于专业家电制造商来说,这是一块诱人的蛋糕。无论谁赢得这笔生意,都将在北美这个世界第二大家电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因此,美的、长虹、三星、lg等家电巨头都加入了竞标。
2014年底,伊莱克斯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他想以33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伊莱克斯总部位于瑞典,是仅次于惠而浦的全球第二大家电制造商。首席执行官麦克洛林对合并欣喜若狂。“美国对我们来说具有重大的、历史性的和非同寻常的意义。该公司计划在3至4年内实现全球增长,并将新兴市场业务增加两倍。”
出人意料的是,2015年7月,这笔交易被美国政府叫停。美国司法部认为,如果收购完成,伊莱克斯将在美国拥有2/3的独家市场份额,这将导致产品价格上涨5%以上。Ge集团第二次出售家电业务的计划再次搁浅,不得不再次寻找买家,而ceo被迫辞职并下台。
全球交易
葛集团一直非常重视中国市场。2014年,它开始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合作培训其高级管理人员,希望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市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系教授吴昌奇表示,由于海尔和通用电气与光华管理学院关系密切,当收购伊莱克斯失败时,通用电气高管通过学院找到了海尔。根据之前的收购意向,双方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达成协议。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海尔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机会,在考虑海外合作伙伴和投资时有自己的标准。海尔正在寻找具有高增长前景、强大的产品组合和品牌、强大的管理团队、创新的产品设计和符合海尔企业文化的企业。通用电器正好符合海尔的投资要求。
2016年1月15日,中国海尔集团和美国通用电气达成了一项轰动性的交易。当天,双方签署了开展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将开展全球合作,共同提升工业互联网、医疗保健和先进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
同时,双方还签署了一项协议,由海尔集团控股41%的青岛海尔有限公司(sh600690)将以54亿美元整合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与此同时,通用电器将继续使用通用电气的品牌组合向市场销售产品,最初使用期限为40年。然而,这项交易仍然需要由中国、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哥伦比亚和其他国家的政府进行审查。
截至2015年9月30日,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总资产为35.35亿美元,净资产为18.92亿美元(未经审计)。这一重组将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例。根据英国研究公司欧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统计,海尔在全球家电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通用电气排名第九。被收购的海尔电器联盟将使海尔在家电领域的优势更加突出。
从伊莱克斯重组失败中吸取教训后,双方在备忘录签署的当天都非常谨慎。杰夫·伊梅尔特说:“美国是海尔扩大制造规模和进一步投资的重点。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品牌管理是其整体战略的基础。通用电器为海尔提供了优良的产品、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人才队伍。”张瑞敏指出,“这是双方战略合作的新起点。我相信,全面的战略合作一定会给两家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带来更高的价值。”
此前,伊莱克斯收购的对价是33亿美元,但海尔将花费54亿美元,这让一些业内人士惊呼“太贵了”。事实上,只看价格没有多大意义,但这取决于你通过并购获得了什么。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解释说,伊莱克斯的价格是基于通用电气家电2013年的ebitda,这一估值是基于其2015年的预期ebtida,比两年前的水平提高了近50%。“评估中的另一个因素是考虑到通用电器在成为海尔的一部分后还可以进一步改善的增长前景。这笔交易将支持通用家用电器的国际销售,特别是在中国。”
在谈到对ge的印象时,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当他进入ge时,他能感觉到ge有着100多年的品牌传承,忠诚的中高端用户,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优秀的企业文化,强大的白色家电产品阵容,以及自己在北美市场的物流配送网络和成熟的质量控制体系。这些价值观远远超出了品牌和技术本身。此人表示,通用电气的M&A项目推动了海尔的全球战略布局,同时帮助海尔迅速占领了北美市场。
常见问题
通用电气和海尔之间有太多的不同。一个是有着百年传承和高度成熟的美国巨人,另一个是有着31年历史的中国强国,它正处于全盛时期并迅速发展;一个是多元化企业,只专注于家用电器领域的厨房电器,另一个是专注于家用电器的“互联网公司”,涉及各类电器;就市场布局而言,一个植根于北美市场,市场密度高,另一个立足于世界,正在寻找全球布局的机会...
正是由于他们之间的巨大差异,这种合作是高度互补的。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海山指出,青岛海尔和通用电器是东西家电市场的龙头企业。他们的家电业务在品牌、市场、产品、创新、供应链和质量管理等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将通过联盟集成带来协同效应和双赢结果。"
业务水平的差异可以带来互补性,但企业文化的差异可能会给并购带来阻力。事实上,张瑞敏和杰克·韦尔奇专门讨论过这个令人头痛的话题。
2008年11月,张瑞敏去了美国波士顿,和杰克·韦尔奇进行了一次谈话。张瑞敏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让ge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同时又让它成为最小的公司,也就是说,在不同地区的公司里,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
因此,杰克·韦尔奇说,中国的企业文化与美国的企业文化非常不同。在美国,许多方面可以分散,因为金融体系是完善的,这可以帮助企业系统地前进。他让他的员工更多地创新,因为在这种制度下,他们会觉得受到很多约束。葛在中国也有很多企业,员工会随意改变一些事情。例如,让你擦桌子五次,但是在中国你今天可以擦五次,明天可以擦三次。中国企业仍然缺乏一个完善的体系,这是两国企业在管理上的差异。因此,在哪个国家管理应该适应当地的条件。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吴昌奇讲述了一个关于通用电气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不同企业文化的差异。2014年,通用电气派出20名高层管理人员到北京接受培训,北京大学为他们预订了一家星级酒店。然而,当这20名高管报到时,他们不得不被替换。原因在于,通用电气要求每位高管确保精力充沛、体力充沛,而且必须每天健身和锻炼。但是,预订的酒店没有健身设施,这不符合企业的要求。这让吴昌奇感慨,许多中国企业都向通用电气学习过流程管理,但没有一个能够将高管们的日常行为提炼成一个系统,即使他们做到了,也很难长期遵守。
也许海尔听从了这个建议,或者在日本收购三洋、在新西兰收购斐雪派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相关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海尔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将充分利用本地人才。无论在哪个国家开展业务,海尔的大多数管理层和员工都是本地人。他们了解当地文化和消费者需求,能够设计和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产品,这是海尔在全球化战略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虽然通用电气和海尔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目前双方都在经历着自我颠覆和转型,都不得不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在新的互联网时代为企业找到出路。
通用电器出售其家电业务,正是为了将自己转型为一家工业互联网企业。根据通用电气的判断,未来将是工业互联网的世界。那时,机器和机器,机器和人都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中,互相连接、交流和控制。通用电气预测,工业互联网将使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万亿至15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创造了另一个美国。
海尔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短短30年间,海尔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白色家电帝国——世界上有21个工业园区,整个集团的收入高达2000多亿元。为了应对互联网时代多元化、细分化和个性化的市场趋势,张瑞敏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管理体制,将其转变为平台、肖伟和Maker越来越多的智能互联工厂正在计划中,试图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变。正如张瑞敏所说:“像海尔这样的大企业颠覆管理体制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吴贤建向《经济观察报》指出,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已有100年的历史,在管理、技术、R&D和市场方面都充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基因。海尔的整合和整合将是对自身的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通用电气和海尔都不得不面对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将何去何从的困惑。或许通用电气和海尔集团这两家全球顶尖企业可以通过这次握手找到自己的方向和路径。“应该强调的是,海尔和通用电气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家电业务的整合。这笔交易只是与通用电气建立合作关系的开始。”据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海尔和通用电气的高层管理团队之前已经进行了一系列高层讨论,双方一致认为,两家公司的愿景是相似的,将共同寻求在工业互联网、医疗保健、高端制造和品牌合作领域创造全新的行业解决方案,以促进各自市场的业务增长。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海尔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7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