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59字,读完约13分钟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川、成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成都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充分体现新发展观的城市。交通需求持续增长,交通供需矛盾突出。城市交通管理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为有效控制交通拥堵的“大城市病”,成都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市委、市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需求,以服务公园城市建设和构建“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为指导,深入实施交通拥堵科学管理,优化交通组织模式,采取创新机制、完善策略和强化措施。有效提高了城市交通“治未病”和“治未病”的能力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城市道路网的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城市交通向绿色集约化出行方式的转变。

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融入城市发展

创新交通组织优化机制

为打破传统交通组织优化工作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实现从“单一对抗”到“多元治理”的转变,成都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服务公园城市建设发展大局的基础上,抓住促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文明、顺畅运行的强大机遇,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交通组织优化工作机制,增强共建与治理的效率。

创新“党政领导+约束性考核”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组织的“上海会议”系列现场会议精神,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成立以市长为首的道路交通综合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设在市公安局,与规划、建设、交通和城市管理等重点部门合署办公。以交通组织优化为重要抓手,深化堵管科学管理,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委员会牵头制定的《实施〈成都市堵管十条〉推进堵管工作科学管理规划(2017-2022年)》和《成都市堵管科学管理三年优先规划(2018-2020年)》已经审议通过,并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民生实际目标。同时,对年度交通组织优化的具体任务进行了细化,并发布了项目清单。对公安交警、相关部门和属地政府进行约束性评估。加强政策、措施和资金保障,确保取得实效。

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三位一体+多学科融合”机制创新

为促进道路交通组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解决,成都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全局意识和专业思维,创新交通组织优化实施和推进机制,充分发挥交警的声音,促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位一体”运行机制的形成。县级以上交警部门参与道路建设和重大项目规划、设计、评估和验收的全过程,将交通组织优化思路和交通管理要求纳入早期规划设计阶段,在设计图纸上解决和完善,将大量矛盾和协调工作从路面转移到纸面。同时,积极参与编制“成都市“三网融合”绿色交通系统规划和“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将成都市“新总体规划”的宏观愿景和科学管理拥堵的战略目标有机融合到各级专项交通规划中,将交通负荷上限作为城市规划的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导则,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专业支持+群众参与”机制创新

在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的制定中,要坚持问题导向、舆论导向和效果导向,整合专业力量、社会力量和群众力量,确保“找到正确的切入点,了解问题的症结,提出好的对策”。一方面,会同市市政局和研究中心,探索应用“成都综合交通模型”技术平台和中层仿真系统,作为支持重大项目和重点区域交通承载能力分析的科学依据;与百度地图联合开发“成都交通实时监控分析平台”,加强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多数据融合,跟踪评估路网运行水平,准确把握宏观交通状况,准确控制交通时间空分布,准确分析交通需求特征,准确观察交通拥堵节点,及时制定针对性措施。另一方面,在制定影响较大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的过程中,政府积极加强与各行各业和公众的有效沟通,广泛征求意见,调动社区、商场、医院、景区等单位的积极性,确保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尽可能满足各方利益,兼顾整体和局部效果,推动交通组织优化工作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相辅相成。

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围绕结构升级

完善交通组织优化策略

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将精细化交通组织理念融入规划建设“铁路+公共交通+慢行”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的全过程,继续强化“推进公共交通、优化慢行、调节需求”的交通组织措施,加快交通向绿色、低碳、简单、适度的转变。

总线优先级

打造人们出行的首选

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的“连接和联网”,在城区内一个方向上3个车道以上的主次干道均设置公交专用道,所有高架快速路均设置环形双向快速公交。一些潮汐车道只允许公共汽车双向通行。公交专用道总里程为952.8公里,公交专用道联网,有效保障了公交专用道的权利。在中小街道设置社区公共汽车专用停车位,减少公交车站干扰,优化乘客候车空房间,提高公交速度、可靠性和正点率。同时,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加快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按照“三网融合”的思路,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就要调整一批公交线路,支持接驳公交和社区公交的加密,确保每个地铁站至少有三条或三条以上公交线路连通,并能在150米范围内全方位换乘公交车。促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共交通网络节点的整合,促进公共交通与慢行系统的连接,形成公共交通出行链的全过程。目前,成都市中心每天有超过780万人使用轨道交通和常规公共交通,其中公共交通占机动出行的53%。

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使用慢线优化

推广和培养绿色旅游习惯

充分考虑步行和骑行慢行交通的需求,利用编制“成都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和“成都自行车道专项规划”等机遇,将步道和自行车道纳入城市道路扩能改造,同时推进城市绿道建设项目。按照“交通繁忙、路段优越、功能强大、质量提高”的原则,对道路分配系统进行改造,在交叉口设置行人等候区、行人过街智能提示系统、人车安全通行组合标志、慢行信号优化等。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连续、方便和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

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特别要抓住自行车共享进入成都的机遇,率先发布《成都市鼓励发展自行车共享的试行意见》和《成都市中心城区非机动车停车位设置指引》,加强网上和网下自行车共享的联合监管,“瘦身”机动车车道,拓宽非机动车车道,设置自行车专用车道,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允许自行车回城,引导群众享受慢走生活。据统计,自共享自行车进入成都以来,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已上升至11.6%。

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通过鼓励和引导

降低私家车的使用强度

设置三条HOV车道(多乘客车道),引进高科技红外热成像设备自动拍摄图像,鼓励市民一起密集出行。城管交通联合部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发布《成都市鼓励发展共享自行车试点意见》,支持共享自行车发展,努力解决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为打击驾驶依赖提供依据。“融鄂线”公共交通管理平台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动员200多家知名企业为233万“融鄂线”用户积极参与“私家车悬挂”活动提供奖励。自“蓉鄂线”开通以来的21个月中,已有60.8万人自愿停驶私家车,平均每辆车停30多天。“绿色旅游”实现了从社会共识到国家行动的重大突破。

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收集旅行经验

整合交通组织优化措施

成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牢固树立了“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坚持用“刺绣”的方式,精心实施“提高路口效率、加快路段速度、提高路网能源”的交通组织模式。点、线、面相结合,充分发挥道路最大通行能力,实现多模式交通运行的整体优化。

刺绣功夫提升交叉口效率

交通流从定义通行权和调节通道入手,从时间和空两个维度进行精细分离,有效调节速度和速度的顺序,提高交叉口的运行效率。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交叉口盈余空,82个非机器交叉口设置了“直行等候区”和“左转等候区”。通过交叉口交通渠化和时间空资源的重复配置,形成路网效率的规模效应,相当于418.5车道/km的新道路资源。我们将实施交通信号灯智能定时的关键任务,大力推进交通红绿两色,减少交通延误6%。联动城管部门在交通工程改造中采用了“投资小、工期短、见效快”的方式。通过局部道路建设、交通安全设施搬迁、道路绿化等“微创操作”,消除了43个交通拥堵节点,优化了交叉口线性度,减少了交通流交织,大大提高了节点交通效率。

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精细设计有助于加快路段速度

领导建立“工程建设设计、施工技术设计、交通组织设计”三个同步机制,继续开辟97条“破路”,有效消除道路“肠梗阻”。以优化道路利用率为重点,针对成都市通勤交通的特点,综合设置三条HOV车道和六条潮汐车道,以提高重要交通走廊的通行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非均衡交通流的时效性和方向性需求。为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标准,进行了科学评估和论证,在140条主要道路的限速提高10%至20%后,每条道路的通勤时间平均缩短了1.5分钟。

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重塑肌理促进路网能量提升

根据“小街道、窄道路”的理念,严格控制600条中小街道的静态秩序,建立“1+N”警民联动控制机制,使中小街道通行能力提高20%,有效分流主干道交通,缩短出行时间。“文+”优质交通的高标准启动,以文脉价值、旅游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提升为导向,综合运用交通组织优化、工程技术改造等手段,精心打造并启动了太古里“动态步行”商务区交通组织、熊猫基地“快进慢出”景区交通组织、华西大坝“绿色畅行”医院区交通组织。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的同时,也服务于城市发展,提高了城市质量。(成都警方提供编辑方莉照片)

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相关新闻

“快进慢游”、“双待模式”熊猫基地和洪昭碧路口就这样被封锁了

成都交警在科学管理交通拥堵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针对景区,创建了景区交通新模式,在交通流量大的路口实施了“双待”交通组织模式。熊猫基地和洪昭碧路口是两个最好的例子。昨天,成都交警对这两点做了深入分析。

A.熊猫基地

为“快行慢行”景区创造新的交通模式

成都熊猫基地作为国家级4A旅游景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据统计,2016年接待游客352万,2017年485万,2018年520万。熊猫基地周边交通问题突出,如道路网络不完善、停车缺口大、交通超负荷费时。

针对这些困难,成都交警引导公交“绕道”,保障旅游交通“快进”,推动绿色交通“慢行”,创新创造了“快进慢行”的景区交通模式。基于对熊猫基地假日交通的大数据分析,公交和景区交通的混合运输是导致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值班交警在节假日期间每天9:00-17:00在熊猫大道实施交通分流,引导公交车辆绕过新建道路,缓解景区路网交通压力。

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为了更好地满足海外自驾游游客“快速到达、方便停车”的需求,景区停车场连接的三条道路考虑单向交通,以此打开景区的交通“微循环”,协调公交集团增设两条昭觉寺、地铁3号线至熊猫基地的轮渡公交线路,增加轮渡公交运力,方便“地铁+公交”出行。协调属地政府部门在景区周边待售区域新建3个停车场,提供2000个小客车停车位和76个旅游客车停车位,缓解停车供需矛盾。

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根据景区周边的路网条件,从“减少绕行线上的交通冲突点,最大化路网整体交通效益”的理念出发,对新建的南竹巷实施由西向东的单向交通组织,对新建的绿竹巷实施由东向西的单向交通组织,形成与熊猫大道的逆时针单向循环交通。“微循环”用于连接景区停车场,疏导交通。

2018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熊猫基地的客流量同比增长20%,接待游客总数达到443,100人。在高峰交通量同比增长28.6%,超过10万人次的压力下,景区周边的交通拥堵指数和事故预警情况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1.7%和15.2%,使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能够安全到来、安全出行、满意归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B.洪昭碧路口

“双待模式”提高通行能力

为了探索特大城市“人流”和“车流”协调运行的最优方案,成都交警精心打造了十字路口空资源。每一寸土地都必须被占用,每一分钟都必须被占用。通过“双待”交通组织模式的大规模实施,实现了交叉口效率、道路速度和路网能量的提高。洪昭碧路口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保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协调通行的情况下,交叉口的“直行等候区”通过对空交叉口资源的二次分配,充分利用空交叉口的空闲资源,将前一阶段的信号时间换成空的道路,通过空的道路获得通行时间, 在不影响路口左转车辆流线的基础上,利用路口左转信号灯的全部或部分绿灯时间。 垂直道路上的直行车辆可以提前通过停车线进入交叉口等候,当直行绿灯亮时可以直接离开,增加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了交叉口的排队长度。在不影响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情况下,同一信号周期内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量较大,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了交叉口的平均延误。

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和十字路口信号灯相互配合,引导车辆在正确的时间进入“直行等候区”。当十字路口的左转信号灯亮起时,直行车道前方的发光二极管引导屏将同步启动。显示“直行车辆进入等候区”后,可以提前进入直行等候区等候;直行信号灯变绿后,“直行等候区”内的车辆可以直接驶出,LED显示屏将显示并引导“左转车辆进入等候区”。

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到目前为止,成都市区82个非工作时间空的独立交叉口已经实施了“双待”交通组织模式。道路网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在过去的三年里,随着成都平均每年增长54万辆,交通拥堵得到了稳步控制,城市拥堵排名逐年下降。(编辑何亮的照片由成都交警提供)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成都警方:实施科学堵控优化交通组织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