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6字,读完约7分钟

151

温书平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廖伟,最近似乎成了一名空飞人,从广州飞到北京,然后回到广州,再到美国……他越来越精确地计算着做每件事所需的时间,他想在春节后第一代产品开发出来后放松一下。

他现在正忙于一个可以在癌症诊断领域引发全球革命的项目,即癌症体液诊断,它可以在大约30分钟内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突变,临床试验的准确率超过99%。

目前,世界上常用的癌症诊断方法是活检或手术,通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出可疑组织并确定其是否患有癌症。这会给病人带来痛苦,需要一到两周才能得到检测结果。

这两种诊断程序有很大的不同。近年来,许多企业希望通过提高基因检测的灵敏度来实现准确的体液(血液)活检。廖伟的efirm基因捕获检测方法将在癌症诊断领域引发全球性的行业变革。

第一次横渡海洋的冒险

现在,产品上市的时间越来越近,廖伟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廖伟已经等待这个结果15年了。

十五年的坚持和跋涉几乎浓缩了廖伟的个人成长历史。

廖伟用自己的经历和研究成果再次印证了北京大学科学家的传奇:200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他前往匹兹堡大学进行神经微电极的研究,发明了导电聚合物层修饰的传感微电极,并主持了植入式微型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2007年,廖伟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助理研究员,并加入了当时美国的一个重大项目:检测与重大疾病相关的唾液生物靶分子,该项目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牵头。其目标是开发一种非常快速的便携式检测仪器,通过检测唾液和血液中的生物标记来诊断系统性疾病。当时,设计目标是从最基础的研究开始,比如分析唾液蛋白质组和基因组,试图找出人类唾液中有多少种蛋白质和基因。最后,这项研究获得了一项国际专利,其结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核酸研究》上。

廖玮的第二次

同时,廖伟工作的另一部分是开发新的诊断技术。基于当时的pcr诊断技术,很难实现上述目标。聚合酶链反应的扩增或提取非常麻烦,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他们开发的目标诊断系统是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地操作并快速获得准确的结果;其次,由于操作的复杂性,很难降低成本,所以需要另一种替代方法——直接检测,并且可以通过滴唾液来实现自动检测。基于该检测方法的检测系统成本低,效率大大提高。

廖玮的第二次

2009年,唾液检测的核心技术被开发出来,廖伟开始寻找工业发展的机会。2011年,在一次展览上,廖伟在美国硅谷遇见了aqs公司。Aqs最擅长开发和生产新产品,包括许多世界著名公司的产品。

与廖伟沟通后,aqs公司管理层对医学检验领域非常乐观。因为有核心技术,我们可以真正开发产品,而且双方一拍即合。第二天,aqs高管参观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实验室(ucla Lab),现场观看了原型演示,并详细了解了科学背景和知识产权信息。几天后,廖伟和其他几位同事前往硅谷,与aqs董事会的高级管理层会面,双方正式确认了他们的合作。

廖玮的第二次

2011年6月,合资公司成功成立。严格来说,这是廖伟的第一次冒险。他是创始人。当时,aqs在中国深圳设有分公司,在东莞设有工厂和R&D团队。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廖伟开始成为一个飞人,中国和美国来回奔跑。

之后,由于廖伟和aqs对技术改造结果的理解不同,深圳R&D团队生产的产品没有超过样机水平,无法进入商业化阶段。截至2013年,廖伟和aqs深圳R&D部中断了项目,但没有中断与aqs的联系。

2013年,廖伟开始与aqs公司讨论。对于好的技术,它们将在工业化中以股份所有制的形式发展。例如,帮助科学家制作产品原型,少量生产几十或一百个单位,并粗略估计价格。投资公司会以这样的价格投资企业,这样双方都会受益匪浅。因为在硅谷有很多像廖伟这样的人,他们有技术但没有产品原型,不能工业化。在廖伟的建议下,廖伟于2014年与aqs合作成立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

廖玮的第二次

在这种运营模式下,廖伟主持并投资了几家公司,其中一家是3d打印公司。公司成立时,只有三个人想成为3d打印机,平均年龄不到22岁。廖伟帮助这三个人制作了一台3d打印机,他相信这能帮助年轻人实现他们的梦想和独特的投资愿景。2014年底,该公司以17亿美元的价格售出,现已成为全球三大3d打印公司。廖伟另一个成功的投资项目是帕金森患者使用的勺子。帕金森病患者的手不停地颤抖,这影响了他们的饮食。这个勺子有一个固定装置,可以很大程度上被病人使用。最后,谷歌以1亿美元收购了该项目。

廖玮的第二次

第二次冒险

2014年底,廖伟主动结束了他的第一次冒险。因为,在创业期间,投资公司基本上都附属于aqs,没有独立的系统。廖伟认为,如果创始人失去控制,一些工作将难以推进。事实上,他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廖伟认为,尽管第一次冒险是成功的,但像这样花钱并不是明智的选择。与此同时,2014年下半年,廖伟研究所开始尝试将基因检测的核心技术应用于肺癌基因诊断、肾移植排斥反应和兴奋剂检测等领域。该研究所的技术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其中一项技术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廖伟与几个中国投资者进行了交谈并最终敲定了这份报告,这促进了这一成果的转化,即癌症体液诊断。

廖玮的第二次

2014年,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设立了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以促进中低收入国家应用最先进的癌症诊断和治疗技术。廖伟的R&D团队希望制造一种小型便携式癌症筛查和诊断仪器,可用于偏远地区,为那些不方便外出就医的人筛查癌症,并将那些有疑似症状的人送往大医院治疗。

廖玮的第二次

为了提高准确性,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减少伤口造成的伤害,大多数医疗企业都希望创新检测方法,实现基因检测的针对性检测,但大多数都处于研发阶段。在2014年11月底的中美研讨会上,廖伟的团队会见了一个电子公司诊断工具的原型。大多数专家认为,如果这台机器能尽快投入市场,将对肺癌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廖玮的第二次

事实上,该产品原型诞生于2010年,第一代原型检测的核心技术于2009年发表在《临床癌症研究杂志》的封面上。《美国新闻》(American News)在2010年也采访了这一技术,标志着核心检测技术的方向——新一代无pcr扩增基因检测技术的出现,这在当时相当轰动。但是它需要一个好的临床应用来推广,廖伟和他的研究团队已经做了几年的临床应用开发。事实上,当时美国的一家大型诊断公司联系了廖伟的团队,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尝试血液检测,因为现有的pcr方法不准确。2013年,廖伟和他的研究团队进行了肺癌检测,然后正式与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医院合作提供血液样本。测试了近200个案例,准确率达到99%以上。

廖玮的第二次

当时,廖伟觉得,如果这个测试项目想登陆,投资者只能给他贷款。因为所有的参与者都是科学家和部门领导,他们不能被商业化。廖伟是唯一有资本运营和公司运营经验的商人,也是这项技术的核心开发者之一,有产品开发经验。2015年初,研究团队派廖伟与投资者合作,为新收购公司新项目的商业转型做准备。

廖玮的第二次

2015年5月,标志着廖伟第二次创业的益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登陆广州。廖伟得到了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

目前,生物已经在为生产做准备。这种生物的R&D团队自豪地说:“我们的精确度肯定超过了所有现有的方法。”生物与中国许多肿瘤医院合作实现临床样本检测。目前,测试结果良好。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也许廖伟的efirm基因捕获检测方法将在癌症诊断领域引发一场全球性的行业变革。

廖玮的第二次

十亿中国市场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各种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尤其是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癌症发病率高的国家。相关数据显示,仅2014年,中国新增肺癌患者就超过70万人。对于诊断行业,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

廖玮的第二次

事实上,除了患者增长率高的原因外,由于肺癌的特殊性,欧洲和美洲肺癌的主要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突变概率低于东亚人群。东亚地区约30%-50%的肺癌患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而欧美地区不到20%,因此欧美地区肺癌基因突变的检出率远低于中国。

廖玮的第二次

除肺癌外,结肠癌已成为2014年中国的高发病率疾病。

廖伟的癌症体液诊断项目来得正是时候。方便、快捷、高效的方式不仅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减轻了患者在检测和等待结果时的痛苦。

由于肺癌患者的高发病率,相关医学统计数据预测,未来几年新的人数将达到100万。目前,中国肺癌基因检测的价格在每人3000元到4000元之间。根据100万确诊患者,在确诊市场中有30亿个肺癌诊断市场。

对于疑似患者的数量,预计分析会更多。因此,对于肺癌检测市场/0/室,行业分析认为在100亿到200亿之间。此外,其他高发肿瘤包括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并且检测量仍然很高。因此,癌症检测的整体市场将在1000亿元左右。

廖玮的第二次

肺癌检测只是廖伟的初步布局。据了解,目前,易居生物公司的R&D中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随着肺癌检测技术的引入,将出现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

廖伟对生物的立场不仅限于中国,而是一个全球性的企业。据了解,R&D的产品团队在加州,产业布局在中国,临床交流和验证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韩国三星医院、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医院、加州大学医学院、纽约大学医学院等。已经开始临床样本测试。

廖玮的第二次

春节过后,中国工厂将很快实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对于产品进入市场,廖分两步走。早期可能需要两年时间才能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批准。两年后,其他同行企业可能会有类似的产品跟进,而易趣将失去其时间优势。因此,我们将在早期阶段与第三方实验室合作。目前,中国有数千家第三方实验室,但事实上,大多数医院的高端检测都集中在这里。

廖玮的第二次

在迈出第一步的同时,廖伟推动了全球医疗诊断行业的实质性布局。廖伟希望在今年6月美国癌症年会的主题报告和展览中发布这种癌症检测产品。也就是说,今年6月,生物将袭击全球诊断行业。

至于目前由生物搭建的研发平台,廖伟表示,未来的商业模式将会像iphone的应用商店一样,生物销售iPhone,自主开发的iPhone软件有限,但企业和科学家可以开发与之兼容的新套件来增加其功能,这是市场的选择。当然,廖伟希望科学家们将来能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出更多更高端的检测技术,比如肝炎和艾滋病,然后将其产业化并走向全球。这个平台可以承载所有的新事物。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廖玮的第二次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