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3字,读完约7分钟

151

庄一强

中国有许多级别的医院,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三级医院又分为甲级和乙级,二级医院又分为乙级,其中只有甲级医院可细分为六级。在这种分类下,不同级别的医院首先表现出医疗服务水平的差异,然后反向固化甚至扩大这种差距,最终导致患者对不同级别医院的不满。

中国医疗中的常态性“错误”

中美医生收入水平的差异也是导致中美医疗服务质量差异的原因之一。中国医生获得灰色收入是因为知识的价值被低估了,医生的价值被迫依赖于有形药品和医疗设备的使用。

此外,中国和美国病人对医疗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普遍认为,死亡为零的观念使得患者对医生的期望有时与自然规律不符,从而导致许多无效的医疗行为,增加了许多医疗费用。

医院分层与质量差异

中国医院的分层非常明显。不仅有三甲医院,还有乡镇、县级、地级、省会、省级和部级三甲医院,共六个级别。在美国,医院分为医疗中心和综合医院。

多级医疗在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上没有优势。分级有两个功能,一是让我们看到医疗水平的差异和差距,二是巩固和扩大差距。省部级三甲医院与县级三甲医院在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上存在本质差异。

当然,这种分类也是有益的。更多级别的医院可以满足不同级别人群的需求。缺点是它们都被称为甲等医院,甲等医院被分为六个等级,这导致病人的医疗指导混乱,所以病人去省会和直辖市的大医院。

中国各级医院之间的差距远远大于美国。中国的顶级医院和美国的顶级医院在医疗技术水平上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基层医院之间的差别却是天壤之别。打个比方,姚明比美国最高的人高,但是我们普通人比他矮,我们最矮的人比他矮得多。

中国医疗中的常态性“错误”

为什么会这样?美国医生都是8年制医生。根据官方数据,只有45%的中国医生拥有学士或以上学位。这是因为在美国只有一个医学学术体系,即八年制,而在中国,有八年制的博士课程,七年制的硕士课程,五年制的本科课程,四年制的专科学校,甚至三年制的中学。毕业后,他们都被称为医生或助理医生,他们都治疗病人。中国的乡村医生大多是三年制的赤脚医生,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的医生大多具有本科和专科学历,地市级医院的医生大多具有本科和硕士学位,省级医院的医生大多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这导致了中国各级医院实力的差距。

中国医疗中的常态性“错误”

医疗水平的差距导致了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全国各地的人都去北京和省会城市看病。目前,大医院的医生每天要看60-80个病人,而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医生的平均门诊量是每天7个病人。由此可见,医院之间的闲暇时间是不均衡的。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大城市的大医院一年四季都处于战备状态,“三长一短”(挂号时间长、排队时间长、等候时间长、就医时间短)现象严重。虽然这些医生是高级医院的大医生,但病人对他们的服务并不满意。小城市的小医院一年到头都处于被遗弃的状态。虽然服务时间比较长,但病人少,所以技术水平不高,医疗质量差,病人对医疗效果不满意。因此,患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医院和小医院不满。大型医院可以解决问题,但患者对医疗服务流程不满意。虽然病人对小医院的服务流程很满意,但他们并没有解决问题,所以病人又去了大医院。

中国医疗中的常态性“错误”

影响医疗质量的各种因素

医生知识劳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注册费和手术费上。然而,目前我国的这些劳务费严重偏离市场,不能反映医生的价值。有知识和经验的美国医生年薪可达40万美元,而中国医生年薪为10万元人民币。中国医生的阳光收入远低于美国医生。然而,中国医生可以通过有形的药物和检查从其他来源获得收入,这也受到了公众的批评。

中国医疗中的常态性“错误”

医生的大处方和大检查会影响医疗质量。首先,面对新患者,医生往往会开很多检查项目进行鉴别诊断,同时,他们也怀疑是大检查,然后开很多药,包括安全和无效的药,这就怀疑是大处方。中国是世界上静脉滴注注射数量最多的国家,这是大处方的表现之一。当医生不给病人静脉滴注注射时,病人坚持医生给他们静脉滴注注射,因为其他病人给。因此,当一个错误的现象变得正常时,正常的现象就变得“错误”。

中国医疗中的常态性“错误”

医疗保险支付制度也会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中国有三种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今年,国务院要求第二类和第三类合并,这就是所谓的“双保险一体化”。由于医疗保险总额受到控制,首先,医院可能会拒绝重病患者,其次,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廉价药物和廉价检查,导致医疗质量下降。

中国医疗中的常态性“错误”

中国医生不仅要考虑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还要计算一个经济账户。在美国,商业保险是支柱,而在英国,国家通过税收提供几乎免费的医疗服务。英国医生行医时很少考虑钱,因为钱是由政府支付的。美国医生也应该考虑钱的问题,但是他们更关心的是病人是否有保险,他们买什么样的保险以及他们承保的范围。

中国医疗中的常态性“错误”

"你打算为这种疾病支付多少钱?"一般来说,美国和欧洲的医生不会这样问病人,但只有中国医生会。病人给更多的钱,给更少的钱。这种情况肯定会影响医疗质量。

医学观点的差异

中美两国在生死观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导致了两国在医疗观念上的差异。首先,中国和美国对死亡有不同的看法。对美国人来说,死亡是人生的转折点。他们有宗教信仰,认为好人死后可以上天堂。因此,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就像大学毕业一样。相反,中国人认为死亡是一切的终结,一切都归零,所以我们对死亡的态度完全不同。因为两国人民对生活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对医生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期望。美国人更服从出生、死亡和疾病的自然规律。当他们年老或心脏病发作时,病人会死在医院里,他们的家人不会制造麻烦;中国人对死亡和医生的要求有时不符合自然规律。中国的病人经常对医生说:“钱不重要,你一定要救它”,还有“医生,即使你有1%的希望,你也要做100%的努力”,这意味着医生无论如何都要救这个人,但有时这是违反人的自然规律的。此外,中国人普遍称赞医生说“白衣天使”、“返老还童”、“华佗还活着”。他们视医生为神,最好是让人们起死回生。一旦发生死亡,家人都不会放过,这是中美医患关系的一大区别,主要是因为我们对死亡的态度不同。

中国医疗中的常态性“错误”

这种观念会增加许多无效的医疗,并使医疗费用上升。有些病人在晚期癌症上花了很多钱。事实上,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无效的医疗,这是浪费。病人必须在北上广排队,在医院门口等候,在医院里插很多管子,最后死在icu病房。光着身子死,身体里装着许多管子,是更好呢,还是回家,让你的亲戚在你身边陪着你,这样死得更有尊严?

中国医疗中的常态性“错误”

相比之下,在国外治疗死亡更为合理。有些病人会有生前遗嘱。第一个是告诉医生在疾病无法逆转时停止救援。第二种是晚期肿瘤患者采用姑息疗法,即对症治疗,缓解疼痛,不进行积极干预,主要是为了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一生的痛苦。中国有些人追求长寿,这导致了“长寿而不健康”。他们只追求长寿,而不考虑生活质量。

中国医疗中的常态性“错误”

美国医生有一句格言:“偶尔治愈,经常缓解,总是安慰。”这表明,医疗问题更令人安慰,而且没有太多的疾病可以治愈。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医疗观和对医生的合理期望。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中国医疗中的常态性“错误”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6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