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0字,读完约5分钟

洪振堂

经过30多年的市场化进程,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通过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不平衡发展和粗放型增长的低端模式实现的。随着资源枯竭的共同推进、环保意识的增强、共同富裕的强烈要求以及民生民主的共识,中国迫切需要一种高端的集约增长模式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此外,中国高度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主导的单向度国家治理模式也面临现代化转型。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经济应进入可持续发展新常态,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是国家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要完成这两项新任务,一个共同的要素是文化,文化可以作为一种产业因素或产业形式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文化也可以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或治理力量来参与国家治理。

经济转型,文化产业能做什么

目前,文化软实力在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文化可以支撑经济发展,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表明,经济竞争中的文化因素日益突出。其次,文化资源和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催生了文化产业的形式,文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级化发展,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越来越大。同时,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可以促进出口增长,显示国家的综合实力。第三,文化代表一个国家的气质,蕴含着民族精神。推动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品牌影响力。最后,文化具有指导思想的功能,这是一种关键的发展力量。理念引领发展方向和制度创新。改革开放30年来,改革创新文化引领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积极的能源理念,引领着国家健康发展。

经济转型,文化产业能做什么

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强调发展的经济质量,另一方面赋予发展以文化内涵。因为经济是一维的,追求经济目标必然会导致排名问题,排名的结果总是排在后面,这将导致地区发展差异、社会阶层分化以及人民的贫富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构建一个所谓的和谐社会。然而,文化是多维的,以人格的形式存在,因此很难比较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都追求适应性价值最大化。因此,文化共存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倡导文化共存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当然,从经济社会向文化社会的过渡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前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使这一过渡阶段成为推广的先决条件。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实现经济效益外,还应该为社会的文化效益做出更大的贡献,即传播社会价值观,甚至启迪和引导世界观和人生观。首先,我们应该确立文化多样性和共存的目标,引导人们追求生命价值的多样性。财富不应是人生的唯一追求,也不应是整个社会的最高追求。和谐是人与社会的共同目标。其次,要充分发挥文化要素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中的作用,促进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改变环境破坏、资源浪费、高能耗、技术落后、产品落后、服务粗放、模式僵化、市场萎缩的不利局面,追求绿色环保、低碳循环、创新驱动、高附加值的集约化新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转型,文化产业能做什么

当一个国家越来越追求多元化发展的目标时,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压力就会得到适当的缓解,因为不仅经济发展能够反映国家进步,而且国家发展对经济的依赖也在减弱。在向文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对于一个国家动员社会力量的作用越来越弱,许多社会资源的配置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力量。因此,文化对于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意义在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先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于降低经济发展目标,使经济发展能力与发展目标相匹配,发展效果与发展目标更加一致。

经济转型,文化产业能做什么

因此,中国经济转型有两条出路。一是减少社会发展对经济的依赖,削弱经济对国家整体发展的作用,同时提高文化功能;二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即促进经济升级和发展,这是我们目前一直强调的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质。在这里,文化也在推动经济的高级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社会发展的和谐目标出发,中国经济转型的两条路径必须同步并行。显然,文化可以促进中国经济转型两条道路的同步实施。

经济转型,文化产业能做什么

要实现上述目标,文化必须依靠工业化。这是因为整个社会的运行一直被经济模式(市场思维)所笼罩,而工业化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运行的主要工具,并且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工具。因此,文化可以通过工业化的方式快速发展,也可以与经济和社会相融合,从而达到通过文化间接或直接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这样,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成为经济社会转型的最佳途径。

经济转型,文化产业能做什么

(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项目负责人、经济学博士)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经济转型,文化产业能做什么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