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44字,读完约10分钟

每个记者张思

“许多中国企业家都怀有中国梦,要把中国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一个品牌强国。”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轮值主席、董事会副主席周云杰向包括《商业日报》在内的媒体表示,“创业”是创新精神和责任;“匠精神”是一种卓越,顾客至上。海尔想做的是成为一个全球企业,建立一个全球品牌。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在现代经济的洪流中,海尔是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新年伊始,海尔宣布将斥资54亿美元收购美国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ge)的家电业务,这已成为中国家电企业迄今最大的海外M&A案例。过去三十年来,通用电气一直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现在这一收购被外界视为新旧交替的象征。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海尔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制造业领袖转变为第一个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企业的人。半年之内,李克强总理在不同场合五次称赞海尔的创业创新模式,称海尔“多年来一直在开拓,从未失去童心。”海尔的模式创新也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改造海尔已经做了十年的事情

谈到“工匠精神”,周云杰的理解不同于一般企业。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工匠精神”必须关注用户的需求。“为什么我们能非常仔细地做我们的工作?这是因为用户真正被视为上帝,这种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从一开始,周云杰就把“工匠精神”放在用户身上,这与海尔“顾客至上”的理念是一致的。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周云杰多次表示,供应方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在产品上市前将用户需求联系起来,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例如,他说,过去在开发产品时,往往是痛苦的思考,即解决用户现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痛点。现在,更重要的是培养用户的习惯。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从这个角度来看,海尔对互联工厂的探索实际上是“工匠精神”的实践,也是海尔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在做的事情。

据《国家商报》记者报道,虽然海尔的互联网转型始于2005年,但最早的想法实际上是在2000年形成的。海尔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年会后发表了题为《我对新经济的看法》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张瑞敏引用了大会上的一句话“让我们战胜满足”,意思是说,虽然网络经济仍在探索之中,但必须一刀两断,即企业“不触及网络就会死亡”。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2005年4月,海尔提出“1000天流程再造”,实际上是在为互联网战略做准备。2012年12月,海尔正式推出网络战略。

海尔为什么如此大规模地拥抱互联网?在周云杰看来,海尔的积极转型与其不断变化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创新密不可分。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是海尔人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成功对一个企业来说并不重要,但成功只是时代发展节奏中的一步,要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节奏,一个企业必须始终处于变革时期。

周云杰表示,虽然外部经济压力较大,但对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取决于企业能否与时俱进。

●从制造产品到培育制造商的创新

海尔自1984年成立以来,已经从一个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小型集体工厂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白色家电品牌,并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在张瑞敏看来,企业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传统时代,顾客就是一切,谁有大客户,谁就有品牌;第二个是交通时代。谁拥有大量的流量,谁就是一个品牌,这也取决于营销和渠道;现在它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用户资源时代。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瞬息万变,企业要想捕捉和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必须改造互联网。海尔通过相互连接的工厂直接连接用户,从过去的大规模制造转变为大规模定制。互联工厂整合用户需求,让用户参与制造全过程,将设计、R&D、制造等供应商资源整合到平台中,可以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互联工厂系统下,用户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也就是说,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用户是互联工厂中的“工匠”。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这也是海尔互联网转型一直谈论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围绕这一核心,致力于打破传统官僚组织的束缚,逐步从内部组织的并行连接发展到当前的开放生态系统和平台。

据记者介绍,海尔依靠直接联系用户的“工匠精神”创造了许多极限产品。以新竹网络冰箱为例,从2015年6月研发的第一天到上市,其软件系统已经迭代了300多次,不断的迭代创造了用户的终极体验。

网络时代的“工匠”也必须有创新精神,通过不断的创业创新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海尔在这方面的探索是将企业转变为一个开放的创业平台,让平台上的决策者和小微用户能够零距离地与用户需求互动,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快速为用户创造全过程的最佳体验。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在周云杰看来,海尔的互联网转型可以概括为:海尔最初制造产品,然后创造品牌,向消费者销售产品,通过产品获得用户忠诚度。现在海尔已经成为一个创业平台,消费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创业。

海尔创业平台的特点是能够提供小企业所不具备的战略协同,将平台上的制造、物流和配送能力整合成一个生态系统,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同时,海尔还建立了一个共享平台,将金融、人力等基础服务转化为信息服务,使小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少走弯路。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简单描述一下,海尔的定位是从制造产品到培育制造商。”周云杰承认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战略和组织转型的第一阶段已经基本完成,海尔已经从一个封闭的层级企业转变为一个开放的创业平台;第二阶段的任务是小微企业升级,即将小微企业升级为互联网企业,打造行业差异化的主导模式。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转型2.0小微自进化升级

在海尔的转型中,方向比速度更重要。2015年,海尔集团全球销售额达1887亿元,较2014年略有下降,但利润从150亿元增加到180亿元,同比增长20%。收入的下降早在张瑞敏的预料之中。他用“改变飞行中的发动机”来描述海尔在转型中面临的压力。“它可以减速,但不能减速到失速,同时还需要时间来更换发动机。”"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大型企业的转型就像跳下悬崖,别无选择。但是如果你不跳,你将来还是会面临被淘汰的问题。然而,海尔选择了主动改变,主动挑战自己。”周云杰说,这可能是最困难的,但是海尔这么多年的转型,增长率基本上接近两位数的规模增长,已经颠覆了他所谓的峰谷理论。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年初,国际战略大师加里·哈默也肯定了海尔的转型和变革模式。他对海尔模式的总结和肯定是“直接面对用户,一点一点地联系用户”。他认为海尔正在进行的改革实践极有价值。目前,还没有哪家公司像海尔这样大规模、有计划地推进管理创新。海尔正在尝试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平台上的数百名企业家拥有围绕海尔核心业务和延伸业务进行创新的自主权。世界上只有一家企业像海尔这样有如此规模并成功颠覆创新。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张瑞敏认为,海尔更注重“连接用户的能力”,因为这将在未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当有足够的用户时,您可以迭代、引入付费的第三方资源,甚至免费提供硬件。”未来,海尔希望通过小的自我进化来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和壮大。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在企业向生态系统转型的同时,海尔员工也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企业家和动态的合作伙伴。目前,海尔只有三种人——平台所有者、小微所有者和制造商。制造者和使用者联系在一起,吸引一流的资源和利益相关者融入赌博,形成一个社区,这构成了创业的基本单位,即小的微生态系统;小微业主是通过公开招标产生的,动态的“官员和男人”相互选择;平台所有者负责提供生态圈所需的阳光、土壤和水。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截至2015年底,海尔平台上100多家小微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22家小微企业引入风险投资,12家小微企业估值超过1亿元。在海尔内部,1160多个项目正在酝酿之中,30亿元的风险投资基金、1330个风险投资机构和4700多个外部资源为制造商聚集在一起。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作为一个平台,海尔最大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提供了有形的创业资源,还提供了无形的智力触发生成机制,以及海尔的创新创业文化,这是吸引最优秀的厂商落户海尔平台的最深刻因素。

目前,海尔集团主要致力于三大平台的创新:白电转型平台、投资孵化平台和金融控股平台。周云杰说,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整合的效率,海尔推倒了企业的墙,“打开了海尔的墙,与世界相连”,使“世界是我们的R&D部”,“世界是我们的人力资源部”。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据了解,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海尔在企业和社会效益方面实现了双赢,使制造商能够利用海尔的生态系统资源在开放平台上实现创新增长。目前,雷声公司、小帅影院、智能烤箱、快餐柜等机型已经在海尔的创业平台上诞生。他们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用户的广泛认可,也体现了海尔制造商与时俱进的“工匠精神”。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记者笔记

海尔无边界生态系统实践转型中的“三个转变”

◎各位记者张思

海尔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表示,传统的企业转型是“三个转变”——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和员工创新。无论是海尔创业平台上的社区洗涤小微、智能烤箱小微,还是200多个小微生态圈,通过它们的变化,我们可以洞察海尔“三个转变”的实践。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除了从传统行业孵化出来的小微企业,如免清洗洗衣机、雷神笔记本和智胜冰箱,2015年,海尔平台孕育了许多新项目,如生活网络、鸡蛋产业生态、极地汽车公社、快餐柜和社区洗涤。在这些项目中,有的海尔持股比例较大,有的持股比例相对较小,但海尔持完全开放的态度。在海尔孵化的200多家小微企业中,雷神笔记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雷声公司:转型为创业平台孵化器

雷神笔记本是海尔三位“85后”员工提出的创业项目,是为游戏人群开发的。当他们提出创业时,海尔提供了200万元的孵化基金。

自雷声公司诞生以来,海尔就采取了轻资产模式,只关注软件和产品设计,以及如何更好地与用户互动。上游,它被移交给笔记本铸造厂,物流和售后共享海尔平台。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雷声公司的10人团队去年实现了2.5亿元的销售额和1200万元的净利润,成为游戏史上的第一人;粉丝数量也从3万激增至150万。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据《国家商报》报道,雷声公司70%的用户是大学生,其余的是白领。目前,雷声公司已经积累了40个qq群,累计拥有150万个“雷霆狂”。这是一群有极客情怀的用户,每个群体的主人都有不同的定位,包括狂热、引导、情感需求等。这些粉丝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每天有40个小组负责人向设计团队和铸造厂发送反馈。与此同时,百度贴吧、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的雷神笔记本都在积极互动。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2015年,雷声公司开始独立运营。数据显示,2014年11月,雷声公司赢得了一轮5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随着风险资本的进入,雷声公司的创业团队投资了股票。去年3月31日,在京东的股权众筹平台上,雷声公司获得了1300万元人民币,几乎占到了京东融资总额的一半。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海尔表示,目前雷神正在整合资源,将硬件转化为软件,将软件转化为游戏运营生态系统,整合各种资源,为各方搭建创业平台,创造双赢局面。例如,为了进入主播行业,雷神公司带着14岁的男性主播肖鑫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他在互联网上很受欢迎。目前,雷声公司已经完成了第二轮3500万元的投资..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新竹冰箱:主要销售互联网入口

海尔百典正在从家用电器向网络设备转型。每款产品都有网络接口,可以实现与用户的实时交互,通过用户反馈不断升级产品,为用户提供除产品外的全过程最佳体验。鑫厨房网络冰箱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海尔新初肖伟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代网络冰箱。从2015年6月研发的第一天到上市,由于从电器到网络家电的转型,新竹的软件系统已经迭代了300多次。对于传统的冰箱,这种迭代速度是不可想象的。

据《国家商报》记者介绍,新厨房的网络入口除了具有传统冰箱的功能外,还具有电子商务、娱乐、菜谱等功能。已经成为厨房里的一个生态系统。新竹冰箱在与用户见面的第五天,就收到了第一笔第三方支付收入。当时,一位北京用户在新竹冰箱的电子商务平台上买了一袋大米。

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一些有前途的第三方平台资源也受到了吸引。目前,有视听资源、广告资源和电子商务资源,如蜻蜓调频、原创生活、我买网等。积极与新竹合作。他们看重的是新厨房与用户之间的强大互动性能。

小帅影院:整合全球资源创新

此外,海尔搭建的开放式创业平台可以使企业和员工成为节点,互联全球资源,从而快速实现产品创新。小帅影院是整合全球资源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典型案例。

小帅是海尔创科肖伟为颠覆行业而推出的创新产品。海尔制造商发现怀孕的年轻妈妈想躺下来看电视,所以她们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网上公开寻求解决方案。

这时,美国硅谷的企业家碰巧在这方面有了解决方案,他们很快成立了一家创业公司,开发了isee mini,可以满足孕妇躺着看电视的需求。目前,该产品已经迭代到第三代。小帅肖伟获得了首轮融资。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周云杰:海尔转型十年 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