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97字,读完约13分钟
深圳、上海和北京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中国三大设计之都。尽管北京在文化资源方面有特殊的优势,但上海和深圳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上海的设计思潮离不开它的“国际化”氛围。上海有着悠久的“海派”历史,当地的消费习惯更加注重外国设计,这使得上海长期失去了本土设计师的生长土壤。直到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地方文化精神的呼唤,上海设计重新形成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局面。
与上海相比,深圳的设计带有叛逆英雄的色彩。20世纪90年代,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制版及造型技术,许多国内外设计师选择扎根深圳。深圳的设计师思维非常活跃,具有很强的先锋性和批判性。其独特的工业设计优势成为深圳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充分展示了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近日,随着“设计上海”和“设计深圳”工业设计论坛的相继召开,记者走访了两地的行业协会、从业人员、设计师和参展商,试图尽可能展示两地不同的风格,以探索中国设计的未来发展。
设计上海:本土创意与国际品牌的对抗
300个国际设计品牌,1000多种新设计产品,40位国际设计大师,24个设计论坛……最近,2016年“设计上海”以强大的阵容席卷上海。为期四天的展览吸引了5万多名参观者,展览最后一天的参观者人数高达1.3万多人。与去年的第一次展览相比,专业参观者的数量增加了20%。这次展览有什么特别的,面值100元的票被票贩子炒了好几次?
“设计上海”是中国领先的设计活动。今年的展览大规模展示了世界顶级设计品牌,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交易的平台。“设计上海2016”创意总监罗斯·厄温(Ross urwin)表示,过去五年,中国创意产业的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3.7%,2015年该产业总收入达到6226亿元。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mainland China室内设计师的人数已经增长到60万,预计未来将超过1000万。业内人士认为,“设计上海”已经成为中国设计最重要的交流窗口。
零距离接触“国际设计趋势”
今年的“设计上海”仍有三个设计展区:当代设计厅、古典设计厅和有限设计厅。在当代设计大厅,国际知名设计师和制造商与新工作室和设计师联合展出,展示当代家居设计的最高水平和前沿设计;古典设计博物馆寻根溯源,将代表西方百年历史和传统工艺的品牌带到中国;在限量版设计大厅,观众可以看到历史作品和精美的限量版尖端设计。
从品牌数量和规模来看,今年的展会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品牌入驻。据业内人士称,这一方面显示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中国艺术设计的氛围正在不断改善。“我们决定参与上海设计,因为我们认为中国是设计产品的一个重要新兴市场。来之前,我们对中国的设计印象不是很深刻,但是这次我有一种非常不同的感觉。我认为现在进入中国设计市场已经太晚了。”荷兰设计品牌tpft的艺术总监Van Hunthuth表示,此次展览是在中国推广的难得机会,可以扩大该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事实上,“设计上海”已经成为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试金石——他们并不急于现场销售,而是通过现场订购与国内线上线下经销商建立初步联系。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都会以“铁粉”的身份来“设计上海”展览观摩学习。据悉,今年的设计展有超过一半的展品从未在中国展出过,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新设计产品和作品也是首次公开展示。以最常用的椅子为例。连续三年展出的丹麦品牌海伊推出的桌子、长凳和沙发都是用细长的长条设计的,在直射的光线下可以看到椅子的倒影。20周年纪念日,法国品牌ibride推出了一款逐渐改变的“魔鬼鱼”椅,扶手略微倾斜,配有蝙蝠翅膀。流线型设计就像一条魔鬼鱼张开身体快速游动。记者们已经看到了许多这样的例子。总之,在“设计上海”中,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都可以在最近的距离拥抱“国际设计潮流”。
当地的原创设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除了国际优秀的设计作品,今年的“设计上海”还有许多来自中国的设计师和设计品牌。在展会现场,这些本土设计品牌和许多国际品牌一样受欢迎,展品的销售也非常火爆。
"中国本土设计的进步是惊人的!"这是日本参展商常家建川面对记者时表达的感受。许多国内品牌以不同的风格传达“中国元素”。以实木家具品牌为例,来自杭州的牧之工作室带来了“睡咖啡桌”、“无边柜”、“砚台系列”和一个纯软包的三人沙发。大理石首次被添加到木质结构中,这是该品牌探索新材料的第一批产品。景观文化也用于文具和物品。偶然设计带来的“微观景观”以其起伏的景观意象命名。第一次参加展览的“飞行物”展示了一件像雕塑一样的瓷器和陶器烧制杯;这款名为“石舟”的茶壶灵感源自船形,采用壶嘴和壶身的一体化设计,内置漏茶功能,阻挡茶叶。
在展览现场,我们还可以看到中西设计的对话和融合。何明文姬设计工作室成立于上海,由中国设计师徐明和法国建筑师文姬共同创建。这一次,他们展出了一批现代家居作品,以“无中生有”的设计理念,将代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玉与金属相结合,赋予作品现代气质。混合的材料和变化的纹理表达了东方的含蓄美。“不同于以前的‘东方遇见西方’,今天的风格不再是碰撞,而是融合。他们去掉醒目的符号,和平地匹配它们。美是唯一的共同原则。”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释。
“中国的设计美学正在加速发展,其主要驱动力是展现个性的欲望。”“设计上海”创意总监罗斯·厄文(ross urwin)表示,“设计上海”不仅展示国际大牌设计,也是当地设计师的培训场所,游客可以在这里找到许多中国设计师的作品。
大师的作品离公众有多远
当“设计上海”的名声持续升温时,它能给来这里的中国消费者带来什么?
“我们第一次来‘设计上海’,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中国客人的需求和审美偏好。”第一次来到“设计上海”的国际家具品牌mad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关注的不是“卖什么”,而是“了解中国用户的口味”。
“我们去年做了详细的研究,然后回去改进产品设计。今年,我们利用这次展览寻找合适的经销商。”另一位服装设计品牌官员告诉记者。事实上,大多数参与的品牌都有这样一个问题:“看看中国消费者能接受多少自己的设计风格。”
“实际销售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品牌价值的提升是无法估量的,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我们。”第三家参展商starging的负责人向记者承认:“这次我觉得现场反响不错,但与我们在欧洲的订单相比,还是很小的一部分。”从订单量来看,中国仍不到我们全球销售额的1%。”
作为反映市场趋势的一个大窗口,世博会可以在短时间内预测当前的供需形势。除了价格,产品背后的设计风格、质量、功能、舒适度和生活习惯都是影响买家是否投资的原因。
“国内设计品牌在不断提升,客户的设计意识也在改变。但这需要一段时间。毕业于清华美术学院的家具设计师陈鹏飞(音译)举了一个欧洲椅子的例子这把椅子不全是实木的。椅子后面有一个盘子。在欧洲,这是值得骄傲的,因为它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材料特性。然而,在中国被翻过来之后,这里引以为豪的恰恰是对原来椅子的改进。“陈鹏飞所说的不仅是东西方的审美差异,也是一个国际展览可能面临的尴尬。
“在中国,‘上海设计’的规格是领先的,但它们无法与‘伦敦100%设计展’等国际设计展相比。因为中国有好作品,但很少。”陈鹏飞的话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设计上海”与国际一流设计展的差距。此外,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设计上海”的专业性、学术性和规模无法与目前国际上成熟的设计展会相比,但在中国设计产品消费市场的当前环境下,其存在价值与自身成长的空相比是显而易见的。
深圳设计:中国智力突破的助推器
2000年,国际知名的设计杂志《设计》进行了一项公众调查:在中国设计方面,你能想到哪个城市?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是第一,香港是第二,北京是第三,台北是第四,景德镇是第五,深圳只能排名第十三。2008年,排名第13位的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深圳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座城市,也是世界上第六座获得这一殊荣的城市。面对外界的质疑,近年来,深圳也证明了它是一个以设计为荣的城市。
从“山寨之城”到“设计之都”
深圳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这座沿海城市是从制造业和原始设备制造商发展而来的。当人们谈论它时,他们总是谈论它的“山寨”技能。从手机、服装到手表,这三大产业似乎与“创意”和“时尚”几乎没有关系。
然而,你应该刮目相看三天。
“北京是首都,资源丰富;上海有着浓厚的时尚氛围,其发展方向与东京和纽约相似。北京和上海的设计展览有一种时尚的氛围。但深圳不同,我们有一种工业氛围。”当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女士谈到“深圳设计”的优势时,她显得非常自信。“当我1988年第一次来到深圳时,深圳没有自己的品牌,所有的工厂都在出口。自1995年以来,深圳就有了本土品牌,我们一直在帮助他们发展。多年来,我见证了深圳整个服装设计行业的变化,从无品牌到品牌,再到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走向世界。过去,我们的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但今天我们有自己的品牌附加值。”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深圳工业设计占据了全国60%的面积。2014年,深圳工业设计产值达到52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创造经济价值1000多亿元。2015年,深圳工业设计节、工业设计周、工业设计展、国际制造商周、高新技术博览会等一系列高端活动展示了深圳的工业设计实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2015年第62届德国国际设计大奖中,深圳超越北京和上海,共有42件作品获奖;在工业设计与制造商创业的融合与创新发展中,深圳引进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大师。据业内人士介绍,深圳的工业设计已经率先创新。
打造创意园区发展平台
与中国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的设计历史虽然短暂,但它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许多设计师回忆起初到深圳时的城市面貌,他们都提到,深圳虽然不是“文化沙漠”,但它的文化氛围是无法与今天相比的。设计师曾军说:“深圳人非常宽容,善于接受。”当各种新事物逐渐渗透进来时,良性的文化生态就会逐渐建立起来。深圳建设城市文化的方式是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民事权力。”
现在,大大小小的创意公园正在深圳的各个地区蓬勃发展,包括万科在刘闲洞穴的创意公园,蛇口海洋世界的南海意大利图书馆。在蛇口,中国第一个大型设计博物馆即将建成,这也将是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在英国的第一个中国分支。该博物馆的媒体与传播主任奥利维亚·科林(Olivia Colin)表示:“中国正试图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V&A希望在这一过程中给予支持。”除了以产品代工闻名之外,深圳的设计师群体也在不断壮大,尤其是在工业设计领域。”
根据最新的“十三五”规划,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深圳努力成为工业设计创新和发展的先锋。2015年,工业设计帮助深圳从“制造业”转型为“设计”、“创造”和“智力创造”。
深圳有许多创业园,不仅在设计上有所创新,而且在“设计金融”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11月6日,国内领先的工业设计企业深圳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标志着该设计公司正式开启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发展道路。
设计与技术的融合是大势所趋。2015年,深圳的“制造商之城”非常出名,与技术和制造业密切相关的工业设计转型非常明显。深圳的许多公司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把重点放在科技含量高的领域。除了目前占据全球无人机市场份额最大的大江无人机外,虚拟现实、机器人、智能硬件等科技智能领域也是工业设计公司合作的首选。在不久的将来,深圳不仅将在机器人、虚拟现实和音频消费电子领域成为全国第一,还将把雄心壮志瞄准世界第一。
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深圳设计的基础
自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这座年轻的城市一直散发着不同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青春活力:“深圳人来了”的包容和开放,“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速度是至高无上的。在深圳生活了20多年的设计师廖芳认为,深圳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与城市惊人的发展速度分不开的。“高速的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师,而创业的热潮也推动了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和其他为商业服务的设计类别的快速发展。因此,深圳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
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长虹表示,目前深圳有近6000家工业设计机构,其中工业设计公司500多家,设计工作室、方案公司、设计策划机构近1500家;各工业领域的企业设立了近4000个设计部门;有超过10万名工业设计师和雇员。
关于深圳本土设计师的培训,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认为深圳是全国最好的地方。“深圳的设计行业及其与商业和其他行业的联系,使深圳的设计发展呈现出一个非常多样化的面貌。”同样,中央美术学院的徐平教授认为,深圳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城市,是全国敢于开放氛围和接受新事物的地方。“深圳在全国的设计领域有着明显的领先地位。深圳被联合国评为“设计之都”,极大地促进了其设计生态。目前,深圳也面临着如何做好未来几十年的问题。要理清历史的思路和未来发展的出路。”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设计,将艺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