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2字,读完约2分钟

核心提示:“建立公益性文物保护基金,通过社会征集等方式筹集保护资金。,重点补助具有私有产权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维修,鼓励文物所有者和使用者更好地履行保护义务。”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30日在北京表示,利用公益基金等平台解决私有产权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维修资金问题是一个创新举措。

“公益性文物保护基金”为中国文物保护拓宽资金渠道

新华社记者姜伟

北京(cnfin . com/Xinhua 08 . com)-设立公益性文物保护基金,通过社会征集等方式筹集保护基金。,主要是用私有产权补贴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维护,鼓励文物所有者和使用者更好地履行保护义务。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30日在北京表示,利用公益基金等平台解决私有产权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维修资金问题是一个创新举措。

“公益性文物保护基金”为中国文物保护拓宽资金渠道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文物工作要以保护为重点,并提出了一系列刚性措施。其中,关于设立公益基金,在文化部30日举行的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朱晓东介绍说,今年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将通过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开展相关工作。

“公益性文物保护基金”为中国文物保护拓宽资金渠道

据了解,具有个人产权的文物建筑,特别是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依法纳入政府保护范围。但是,目前这类文物没有财政补贴渠道,社会资金难以进入,使得许多文物建筑破败不堪。

朱晓东指出,经过调查,大量未被批准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渠道,最突出的问题是传统村落。目前,在2555个中国传统村落中,分三批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11000多件,其中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6600多件,大部分是传统民居。其中,三分之二的传统民居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公益性文物保护基金”为中国文物保护拓宽资金渠道

对此,应利用公益基金等平台,通过社会招募的方式筹集资金,解决对私有产权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维护的财政补贴问题,使文物所有者和使用者更好地履行保护义务。朱晓东说。

据了解,近年来,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我国文物保护的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十二五”期间,中央政府投资600多亿元,安排了1万多个文物保护项目。丝绸之路、长城和水下文化遗产沿线的大量珍贵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完成博物馆馆藏800多件可移动文物修复和预防性保护工程,修复文物4万多件。但是,文物仍然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危险,收藏的文物中有50%仍然面临着腐蚀的危险,因此必须始终优先加强保护。(结束)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公益性文物保护基金”为中国文物保护拓宽资金渠道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8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