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0字,读完约3分钟

148

债转股十多年后,再次成为金融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可以肯定的是,相关政策正在讨论中,但尚未最终确定。然而,各领域的争议正在升温。不少人认为债转股对企业和银行都有利,有助于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有相当多的人持谨慎或不同意见,极端的人甚至称之为“毒药”,有过度的副作用。

债转股不能是“唐僧肉”,也不会是“百消丹”

支持者引用20世纪90年代债转股的经验,认为债转股减轻了企业的债务负担,部分企业经营状况因此得到改善,这已成为三年内顺利实现国有企业脱困的重要条件。根据相关机构的后续研究,当时有580家国有企业签署了债转股协议,涉及债务规模超过4000亿元。经过一年的债转股,仅利息负担就减少了近200亿元,转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了20%以上。

债转股不能是“唐僧肉”,也不会是“百消丹”

就降低成本而言,债转股取得了预期效果。但是,根据国家经贸委当时的设想,债转股除了盘活不良资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快企业扭亏为盈之外,还应该促进国有企业的机制转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回顾过去,我们可以从当时地方政府和企业“跑向北京”的势头中猜出,有多少企业急于将自己的变革提上日程。当我们试图指出股权融资比债务融资更昂贵时,我们很可能被嘲笑为“书呆子”顽固——他们不打算关心股权持有人的权益。

债转股不能是“唐僧肉”,也不会是“百消丹”

因此,当我们从更长的时间来看最后一轮债转股时,我们可能会发现即使财务成本降低,其中一些企业仍然要承担巨大的制度成本。他们无法真正走出企业化社会,这不仅使他们继续面临沉重的负担,而且启动了新一轮的社会化改革,将水、电、财产等资产分开。他们也没有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即使有看似完整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更重要的是,当时它对所有权很敏感,尤其是涉及股权转让或上市时。

债转股不能是“唐僧肉”,也不会是“百消丹”

这些无形成本中包含的风险高于财务成本,一旦爆发,就更难诊断和治疗。这些成本更难降低,但肯定更有必要。不降低系统成本,企业就不可能成为“企业的企业”。例如,债转股就像一剂强心针,为病人赢得了更多的治疗时间,但如果我们不能争分夺秒地完成复杂的心脏搭桥手术,病人随时都可能面临新的风险。因此,一个真正重生的企业可以实现凤凰般的转机。这也决定了债转股的最终价值。我们要向这些企业致敬。然而,这是一个重大的行动,许多企业宁愿避免延误,而不是下定决心。

债转股不能是“唐僧肉”,也不会是“百消丹”

债转股不能是“唐桑柔”或“白小丹”。我们注意到,在上一轮实施债转股的一些国有企业,现在可能成为新一轮债转股的主角,钢铁和煤炭等行业的一些企业正在游说新的政策红利。我们要问的是,债转股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没有变化?如果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债转股的原因是什么?市场正义可能姗姗来迟,但它永远不会消失。退潮时,我们总是知道谁在裸泳。历史给了我们如此生动的一课。

债转股不能是“唐僧肉”,也不会是“百消丹”

中国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最近写了一篇文章,称债转股对债权人和债务人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位金融家是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首任总裁,也是最后一轮债转股的主要交易者之一。恐怕“痛苦”这个词背后有很多故事。毕竟,债转股只是债务重组的一种方式。权衡利弊后,相关方可以进行谈判,但应该扼杀市场的东西必须归还给市场。债转股没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让一个老企业重生。当我们试图付出太多时,我们可能会更加失望。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债转股不能是“唐僧肉”,也不会是“百消丹”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9016.html